十公里珠水長堤南北呼應 鋪開廣州清明上河圖
珠水長堤,百年沙面,海關鐘樓鐘聲再次響起,勾起了對中國近現代革命策源地的回憶;古老的琶洲塔、高聳入云的新電視塔交相輝映,琶洲會展中心、珠江新城CBD演繹著新海上絲綢之路傳奇……
十年間,人們在不知不覺中發現,珠水長堤越來越長,到處鳥語花香,歡聲笑語,游客流連忘返,一幅盛世廣州清明上河圖正在浮現。
文/記者曾衛康 通訊員穗宣
昨日,境內外50多家媒體的記者繼續深度感受了廣州迎亞運人居環境整治工程給城市面貌帶來的改變和給市民帶來的看得見、摸得著的實惠。記者在采訪中獲悉,孫中山銅像計劃于9月立在濱江路大元帥府廣場,珠江兩岸因大變而變得更加璀璨!
在廣州,中山紀念堂的孫中山雕像讓游客流連,而珠水南岸的濱江路,也將豎立孫中山銅像。昨日,廣州市海珠區建設部門負責人說:“孫中山銅像正在設計,將豎立在濱江路大元帥府廣場上。”
連綿7.9公里的濱江路在大變中從默默無聞的城郊小路,變成了城中著名的江景豪宅區。十年間,江邊高樓平地而起,見證了廣州發展速度。
每天晚上,珠江兩岸的萬家燈火、江畔榕樹上的“火樹銀花”,伴著長堤戀人們的輕聲細語,此時此刻真是只羨鴛鴦不羨仙。
“在濱江路住了40多年,現在的濱江路最漂亮。”白婆婆一家三代住在濱江路黃皮樓,“兒子、孫子,都在這里出生長大。房子顯老了,但是,政府重新裝修外墻,讓黃皮樓儼然成為了紅磚小洋樓,非常氣派”。
海珠區建設局負責人介紹,濱江路通過方案論證、比選,確定了簡化歐式風格。建筑物加蓋紅色瓦頂,外立面采用黃色瓷磚配白色裝飾線,色調鮮明,與對岸的海關樓、愛群大廈、南方大廈等歐式建筑相呼應,與孫中山大元帥府紀念館的色調相協調。
不僅道路升級,重鋪了車行道、人行道,融入亞運元素,沿江的舊式小區入口也更換了歐式院門,拓寬消防通道,重鋪路面,小區樓道走廊鋪瓷磚踢腳線。而在景觀綠化方面,路樹四周環繞著時花,樹榭則采用了小巧的木柵欄。樓房之間的間隔地帶也新砌大理石花基,種上了雞蛋花樹、桂花樹和玉蘭花樹、太陽花等,營造生態化的休憩場所。
順著濱江路往西,就來到了洪德路騎樓街。這條300米的騎樓街,二樓彩色玻璃滿洲窗,一樓住戶安裝仿古大門,再喝上一口百年老店耕田公涼茶,回味著騎樓百年滄桑。
海珠區建設局負責人說,洪德路重點優化騎樓人行道鋪裝。以“帥府華暉”、“會展雄姿”、“海幢春曉”、“學府風韻”、“瀛洲疊翠”、“雙塔競秀”、“鄧祠國魂”、“濱江霓裳”、“漱珠朝斗”、“洲頭煙波”等海珠十景圖裝飾地面實現道路升級。
該負責人表示,此次整飾選用的材料都是與原來建騎樓時一樣的,青磚、紅磚、洗石米、油漆等。窗戶所用的玻璃全是沿用傳統騎樓的彩色玻璃,拼花等傳統工藝得以保留。整治后的同福路、南華路騎樓街,將出現現代商業與嶺南特色古建筑相融的嶄新面貌,向市民呈現原汁原味的老廣州風情。
濱江路、沿江路一南一北,構成珠水長堤兩岸,廣州市有關部門著力打造出大元帥府廣場、沿江東路廣場等一個個“綠肺”。其中,沿江東路綠化廣場是尺土寸金的越秀區新擠出來的“綠肺”。沿江東路綠化廣場位于沿江東路與東湖路交界,由東山湖公園南廣場、海印橋引橋東側綠地和林則徐紀念園3個部分組成,總建設規模36800平方米,總投資25320萬元。
建成后的沿江東路綠化廣場以堆土造坡、種植大樹(共計種植有細葉榕、菩提榕、細葉欖仁等20多品種100多株大樹)等植物造景手法為主,適當布置一些園路和休息型平臺,營造一個有開有合、起伏有致的園林綠化廣場。而林則徐紀念園目前仍在建設中,預計本月底可向市民開放。
見縫插綠,擠出新綠地,讓原本密集的老城區郁郁蔥蔥。東風路是廣州一條沒有紅綠燈的東西主干道,被譽為廣州的長安街。就在這個商家爭相入住的高檔寫字樓區域,也擠出了多塊綠地。
根據東風路的實際情況,越秀區對沿線低矮、殘舊的房屋進行拆遷,建設東風東路綠化廣場、東風中萬安南綠地、東風中路鴻裕道綠化廣場、東風中路嘉業大廈東邊綠化廣場等4個綠化景觀節點,新增綠化面積約10470平方米,需拆遷房屋面積13904平方米、281戶。目前,東風東路綠化廣場和東風中萬安南綠地已完成。
參與互動(0) | 【編輯:朱鵬英】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