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今日起,新版《紅樓夢》將陸續登陸湖南(經視)青島、上海等各地方臺(非上星頻道),進行首次大范圍試播。這部歷經全民選秀、導演請辭、演員被換、造型挨磚等種種風波、號稱國內迄今為止投資最高的電視劇,終于與觀眾見面。戲還未播,質疑便已波浪滔天!靶掳妗都t樓夢》最大的優勢就是忠于原著,對待各種聲音,我早已做好準備。”導演李少紅說。(《新京報》6月28日)
當導演用“忠于原著”來作為對待質疑的法寶時,進入我們視線的依舊是“戲還未播,質疑便已波浪滔天”,更有觀眾評價說“打了預防針還是被雷得外焦里嫩”。這樣的效果真的是謹小慎微過于忠實原著的新版《紅樓夢》所愿意看到的嗎?
“忠于原著”到了什么程度?“劇中涉及的女性角色,字幕也一律按照原著,打成‘他’”,但是,專家認為,高度忠于原著會讓觀眾覺得電視劇是在圖解小說,而沒有讓觀眾有更多的遐想空間,更有的認為“新版《紅樓夢》就像一個聽話順從的好學生,其對于120回本原著的還原,簡直到了不越雷池半步的程度!
問題的關鍵是,社會需要這樣的“聽話好學生”嗎?當然,我們可以認為,這是對經常發生的顛覆原著和背叛原著的一次糾偏,但是,我們更可以認為,這是一次劍走偏鋒,是導演用“忠實原著”的籌碼來作為吸引公眾的“不二法門”。因為這意味著《紅樓夢》成了電視劇的附庸。
在消費社會下,電視等視覺文化以其商業性、娛樂性和通俗性迅速占領文化市場,這導致了人們審美形態的多元化。由此,經典改編如何能夠保留文學的內涵,又能滿足商業化市場的需要,則成為消費社會中經典改編的困境。而新版《紅樓夢》忠實原著受到詬病的出現,就是這一困境最為明顯的折射。
在“是否應忠實于原著”的爭論中,我們看到了截然相反的兩種立場:一是認為名著改編必須原汁原味地忠實于名著,如新版《紅樓夢》,另一種則認為名著改編應當支持大刪大改,起碼應該對之持一種包容的態度。由此帶來的爭議忠實還是背叛原著幾乎成了當代文化語境中名著改編之爭現場中的常見景觀。
事實上,消費時代的名著改編從其產生的那一刻開始,就已進入到各方利益群體的產業鏈之中。一部平面的原著要在屏幕上立起來,其中牽涉到如制片投資、演員薪酬、票房分成等產業協議。這一切都構成了名著改編中所包含的文化訴求得以實現的前提和背景。也正因為如此,無論是忠實還是背叛甚至都成了次要的選擇,重要的是那一種符合利益的訴求。站在這樣的立場上,審視新版《紅樓夢》的忠實成“還原”,無疑能讓我們看到隱藏其中的悖論。
不過,就筆者的看法,如果名著改編之爭僅僅圍繞著“是否忠實原著”的角度進行,實際上是或是短視的,關鍵在于要揭開籠罩在名著改編之上的產業訴求的潘多拉盒子,對之進行理性引導和規制,讓發生在名著改編中的利益欲望沖動與原著同氣相求,才是正道。
對此,當下應謹防名著改編僅僅成了利益的載體,成了失去任何文化創造意義的欲望生產與產業運作過程。無論對顛覆原著還是忠于原著來說同樣都是如此。
一句話,經典文學只有避免成為電視劇的附庸,電視劇也只有避免生吞活剝文學資源,不以犧牲文學價值的代價來片面追求影像感,電視劇與文學的結盟才能相得益彰。正如學者愛德華?賽義德所說:“每個時代都會對莎士比亞進行重新闡釋,不存在一位固定不變的莎士比亞。”站在這樣的立場上,我們不難發現忠于原著的短視和隱藏其中的市場邏輯。那么,在經典作品改編過程中,如何能夠使在大眾文化喧囂的消費社會中,既能迎合大眾的審美情趣,又能延續經典名著的內涵,使文學與電視劇在互動中達到多贏,就是我們必須面對的課題。
朱四倍
參與互動(0) | 【編輯:張中江】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