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藥文化“翻譯官”盧傳堅:灣區中醫藥應打“三張牌”
(兩會人物)中醫藥文化“翻譯官”盧傳堅:灣區中醫藥應打“三張牌”
中新社廣州2月23日電 題:中醫藥文化“翻譯官”盧傳堅:灣區中醫藥應打“三張牌”
中新社記者 蔡敏婕
粵港澳大灣區中醫藥資源正加速整合。加強大灣區中醫藥合作,打造“健康灣區”是社會關注的熱點。
全國政協委員、民盟廣東省委副主委、廣東省中醫院副院長盧傳堅是一名中醫皮膚科專家。從醫30多年以來,她見證著中醫藥事業不斷發展,并在國際發表首篇中醫藥治療銀屑病系統評價文章,主編出版6部英文專著等,致力于推動中醫藥國際化,樂當中醫藥文化“翻譯官”。
在全國政協十三屆五次會議召開前夕,盧傳堅接受中新社記者采訪,為大灣區中醫藥的發展探良方,提出應打三張“牌”。
在橫琴共建中醫藥產業高地
澳門中醫藥產業基礎良好,與海外聯系廣泛,澳門有三所高校開設有中醫藥相關專業,澳門居民有使用中醫藥保健、治療疾病的習慣。
而廣東中醫藥發展實力雄厚,為港澳地區培養了很多中醫藥專業學生,同時,在中醫藥產業化、現代化、國際化發展方面具有優勢條件。
“在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中醫藥產業發展高地,面臨前所未有的機遇。”盧傳堅說。她指出,位于珠海橫琴的粵澳中醫藥科技產業園具有中醫藥科研轉化優勢和海外市場的輻射能力,雙方在中醫藥領域的合作發展方面前景廣闊。
盧傳堅認為,在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內,應該扶持重點中醫藥產品以及相關企業,在發展空間、發展資金、人才引進等方面提供優惠;爭取合作區內的稅制環境逐步與澳門趨同,吸引名院名企名藥落戶;用好橫琴中藥材現貨交易平臺,建立中藥材品種期貨交易,并以打造產業發展高地為契機,進一步推動中醫藥創新高層次國際科技合作。
加強中醫藥國際化標準研究
中醫藥是中國具有原創優勢的科技資源,有立足整體調節、強調辨證論治、重視多靶點治療等核心理念和特色,但由于臨床療效“說不清”、作用機理“講不明”,導致中醫藥的科學性受質疑。
當前,中藥全產業鏈質量控制體系基本建立,中藥質量追溯體系建設工作穩步推進,中藥標準化支撐體系建設成效顯現,但是要進一步“走出去”,需要加快建立得到國際認可的中醫藥產品質量標準。
“粵港澳大灣區可以利用現有優勢,為采用科學方法說明中醫藥療效的研究設立基礎研究專項。”盧傳堅以“粵港澳中醫藥與免疫疾病研究聯合實驗室”為例,介紹實驗室整合粵港澳中醫藥科技人才優勢的經驗。
該實驗室聚焦于銀屑病、類風濕關節炎、變應性哮喘等常見難治性免疫相關疾病以開展創新研究,集成并創新應用多元質譜和組學分析、文獻及臨床生物信息學等前沿技術,破解辨病與辨證診斷標準缺失、中醫治療機理不清等關鍵科學問題,致力于提高臨床診療水平。
摸索中醫藥特色服務貿易“出海”
“我們要走向國際,要借助服務貿易。”盧傳堅表示,廣東省中醫院成為首批國家中醫藥服務出口基地,“外國人到廣東接受中醫藥診療,這屬于一種貿易。中醫藥產品推到海外也是貿易,可以通過服務貿易的形式去推動中醫藥文化的傳播。”
目前,廣東已發布行動計劃明確建立健全促進中醫服務和中藥產品走出去的新機制;支持香港建設首家中醫醫院,探索形成境外中醫醫療服務模式。
相關政策還支持廣東省中醫院等國家中醫藥服務出口基地建設,打造一批粵港澳大灣區中醫藥文化國際傳播基地;提升中醫醫療服務的影響力,吸引境外消費者來粵港澳大灣區接受中醫藥治療、保健、康復服務等。
在盧傳堅看來,可以發揮澳門“WHO傳統醫藥合作中心”的作用,加強傳統醫藥的人員培訓、藥品質量及安全合作,推動中醫藥國際化。同時,推動中醫藥產品海外注冊,鼓勵企業將成熟的中藥產品以藥品、保健食品等多種方式在海外進行注冊,并擴大使用范圍。(完)
- 專題:2022全國兩會
大灣區精選:
- 2024年12月21日 10:04:41
- 2024年12月20日 15:23:42
- 2024年12月20日 14:52:25
- 2024年12月19日 14:27:03
- 2024年12月19日 14:09:22
- 2024年12月18日 19:25:35
- 2024年12月18日 15:23:36
- 2024年12月18日 15:17:18
- 2024年12月18日 14:46:29
- 2024年12月18日 14: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