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西問丨張建平:中國世界地質公園如何實現可持續發展?
中新社貴陽12月30日電 題:中國世界地質公園如何實現可持續發展?
——專訪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地質公園理事會理事張建平
作者 周燕玲 楊茜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地質公園”品牌創建于2015年,其基礎是2004年建立的世界地質公園網絡,用于認證具有國際重要意義的地質遺產的區域。目前,全球共有世界地質公園213處,分布在48個國家。
中國作為世界地質公園的創始國之一,擁有世界地質公園47處,數量居首位。中國的世界地質公園有何特色?如何實現可持續發展,走好保護與可持續發展的和諧共生之路?近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地質公園理事會理事張建平就此接受中新社“東西問”專訪。
現將訪談實錄摘要如下:
中新社記者:“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地質公園”創立的由來和目的是什么?
張建平:2004年,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支持下,8個中國國家地質公園及17個歐洲地質公園網絡成員在法國巴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共同創建了世界地質公園網絡,為世界地質公園的建設拉開了帷幕。在之后逾十年的發展中,“世界地質公園”理念得到許多國家和地區的認同和支持。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2015年11月召開的第38屆大會上,批準實施了“國際地球科學與地質公園計劃”,“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地質公園”品牌正式誕生。
成為世界地質公園必須具有一個明確界定的邊界、發揮其功能的適當面積,由成員國提出申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派專家組現場評估,經世界地質公園理事會審核通過,最終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執行局核準并授牌;而成為世界地質公園之后,需每4年接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專家組現場再評估。
建立世界地質公園的目的在于,保護珍貴的地質遺跡、促進科學普及和區域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并采取整體的保護、教育、研究和可持續發展的措施,對其范圍內經過國際地學專家獨立核實的國際意義地質遺跡和景觀進行管理。
中新社記者:中國何時開始探索建立地質公園?有何特色和獨到價值?
張建平:中國地質公園的發展經歷了漫長的探索過程。之前,重要地質遺跡通常是以自然保護區或者地質遺跡保護地來保護和管理,但單純的地質遺跡保護和管理面臨嚴峻局面,比如管理機構不健全、人才缺乏、資金短缺、缺乏自身造血功能、科學保護措施和方法不足等。
在此形勢下,1999年,中國政府接受專家提出的建立國家地質公園的建議,以地質公園的方式對這些具有重要科學價值的區域開展適當的旅游和科學普及活動,使地質遺跡的科學和自然價值能被充分利用起來:一則可以讓民眾了解地質科學的奧秘,二來帶動所在區域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繼而更好地保護地質遺跡,帶動老百姓脫貧致富。
目前,中國獲批47處世界地質公園,分布在23個省(區、市)及香港特別行政區,涵蓋了山地、丘陵、沙漠、溶洞等多種地貌類型。不少區域不僅是世界地質公園,同時也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自然遺產。
中國作為世界地質公園的創始國之一,其建設的地質公園具有如下特色:一是政府主導,但鼓勵當地社區和各行各業積極參與地質公園建設與發展,摸索出符合中國國情、自上而下推動和自下而上共建相互結合的模式,建立了一套較完善的地質公園管理建設體系,初期國家設立專項資金支持地質遺跡保護和地質公園發展;二是地質遺跡類型豐富典型,不僅科學價值高,而且美學價值突出;三是分布廣泛,擁有很高的海內外知名度;四是與中國當下倡導的“兩山”理論“綠色發展”高度契合。
中新社記者:中國在世界地質公園建設管理方面有何經驗?
張建平:中國地質遺跡資源豐富典型,種類齊全。在建設世界地質公園方面,首先建立了較為完善的國家地質公園體系,以此遴選知名度高、建設管理較好的國家地質公園,作為世界地質公園的候選地,再依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地質公園的標準和要求,申報世界地質公園,極大提升了申報成功率,此模式也被許多國家,尤其是亞太地區國家所接受。目前,中國世界地質公園管理制度體系不斷完善,并于2024年出臺《世界地質公園管理辦法》。
中國在建設世界地質公園過程中,不僅從政府層面注重對重要地質遺跡產地的保護和管理,而且極大提高了廣大民眾對地質遺跡的保護意識,取得了很好成效,為全球自然資源的保護提供重要的參考價值。
中國的世界地質公園還在消除貧困、引導民眾致富增收過程中發揮了獨特作用。比如湘西世界地質公園,通過蠟染等非遺傳承帶動殘障人士就業,促進社區可持續發展;焦作云臺山世界地質公園發展旅游產業,逐步實現了由煤炭開采的“黑色經濟”向地學旅游“綠色經濟”轉變。
可以說,中國在世界地質公園建設方面為全球作出了積極貢獻,自2016年世界地質公園網絡設立的“最佳實踐獎”以來,有4處世界地質公園榜上有名,是獲得此獎項次數最多的國家。
中新社記者:在探尋保護與旅游發展共生之路上,中國的世界地質公園如何實現可持續發展?
張建平:除局部區域因具有國際意義的地質遺跡和重要的文化遺產而需要特別保護外,在世界地質公園其他廣大范圍內,尤其是廣大居民生活的區域是可持續發展區域,并不限制有利于當地社會經濟發展的項目,反而鼓勵地質公園開展此類項目,以實現地方社會經濟的發展,改善當地居民的生活水準。
當地居民應該是世界地質公園的“主人”,也是可持續發展的核心。世界地質公園應積極將當地社區和居民作為利益相關者納入地質公園,與當地社區結成合作伙伴,一起擬定和實施共同管理計劃,并在計劃中考慮當地居民的社會和經濟方面的需求,保護他們生活在其中的景觀和文化特性,這樣才會實現可持續,走持續發展之路。
目前,中國許多世界地質公園正成為當地文旅“新流量”,吸引大量世界各地的游客。旅游開發與世界地質公園發展建設并不矛盾,二者可實現共贏,既能讓參觀者了解各種地質遺跡和所蘊含的地球故事,提高民眾的科學素養,又能提高生活在世界地質公園內的居民生活水平,以貴州織金洞和興義為代表的大批世界地質公園是最好的例證。
所以,要用好世界地質公園這塊金字招牌,統籌協調旅游發展和地質公園內重要地質與自然文化遺產保護之間的關系,將地質公園所在地的資源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努力實現品牌價值的最大化,探尋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可持續發展之路。(完)
東西問精選:
- 2024年12月28日 20:37:20
- 2024年12月26日 11:29:11
- 2024年12月25日 10:23:32
- 2024年12月22日 18:51:29
- 2024年12月14日 20:14:06
- 2024年12月11日 16:14:39
- 2024年12月09日 15:26:13
- 2024年12月05日 20:35:03
- 2025年01月02日 22:10:21
- 2025年01月02日 21:39: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