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準查明域外法讓司法更有公信力
域外法律查明是正確審理涉外民商事案件的重要環節。準確查明和適用域外法,不僅是一個國家高水平司法的體現,而且有助于建立一國法治化營商環境的聲譽
□ 邊永民
近日,最高人民法院發布首批查明和適用域外法典型案例。這些案例涉及公司出資、買賣合同、擔保合同、多式聯運合同、工程監理合同等常見涉外民商事案件類型,涉及美國、英國、墨西哥、塔吉克斯坦及我國香港特別行政區等國家和地區的法律,彰顯了人民法院平等保護中外當事人合法權益,準確查明、依法適用域外法的鮮明立場。
在涉外民商事審判中,依據涉外民事關系法律適用法等法律規定,查明并準確適用域外法解決當事人爭議,是平等保護中外當事人合法權益的重要體現。涉外民事糾紛往往涉及多重法律關系,域外法律查明難、認定難,耗費時間等問題在司法實踐中較為突出。為進一步完善域外法律查明制度,有效解決實踐中的重點難點問題,規范域外法律查明司法實踐,2023年12月,最高人民法院發布《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涉外民事關系法律適用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對查明域外法律問題作出規定,對于域外法律的查明責任、查明途徑、查明程序、認定標準等予以了系統完善。
此次發布的典型案例以案說法,詮釋了查明和適用域外法的司法解釋規則,有力展示了我國法官利用多種途徑精準查明和適用域外法的能力。這種能力首先建立在對不同法律關系本來應該適用的法律的尊重之上。以典型案例三為例,杭州某信息公司向中國某銀行浙江分行借款本金人民幣2億元,由某(香港)科技公司、何某濤提供保證擔保,借款和保證合同均約定糾紛解決適用中國內地法律,《股權質押合同》約定適用我國香港特別行政區法律,《質押協議》約定適用美國紐約州法律。面對案件涉及多重復雜的法律關系,法官抽絲剝繭,在同一案件中,不是統一適用借款合同和保證合同中約定的中國內地法律,而是針對不同的法律關系精準適用不同的準據法,從而作出了合理判決。
其次,這些案例展現了我國司法機關查明各國各類法律的能力越來越強。各國法律都是公開的,這使得法律的查明至少在理論上是可行的。近十年來,我國大力加強域外法查明工作,建立了數個域外法查明中心或機構,建立了自己的域外法數據庫以及域外法查明路徑。隨著我國“一帶一路”倡議的實施,我國對外交往的朋友圈越擴越大。在司法實踐中,除了實行傳統的英美法和大陸法的國家的法律之外,還需要查明并適用我們過去不常用的國別法。典型案例表明,我國的法官不但能查找到外國法,而且能在當事人對外國法內容有異議的情況下,通過一定程序,審查認定外國法的內容,做到既能“查”,也能“明”。如典型案例一中人民法院通過互聯網進行當庭查詢,并交由雙方質證;典型案例二中出現了當事人提交的外國法內容不一致的情況,人民法院根據案件具體情況,結合當事人提供的法律內容及相關學術資料、有關法律專家的意見說明等,經過綜合分析,最終對域外法律的內容作出了認定。
此外,這些案例也展示了我國人民法院在依法保護我國公民、法人及其海外經濟利益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且大有可為。在典型案例中,有四個案例的原被告都與我國公民或者法人相關,包括我國公民或法人在海外投資設立的子公司或持有的股份等。我國法院在管轄這些個人或實體之間的爭議時,能夠依據不同法律關系本應適用的準據法公平裁判,這不但有利于我國民商事司法判決得到外國法院的承認和執行,使我國司法機關對公民、法人利益的保護能夠跟上他們在全球擴展的經濟活動,還有助于吸引更多當事人選擇中國法院來處理糾紛。
域外法律查明是正確審理涉外民商事案件的重要環節。準確查明和適用域外法,不僅是一個國家高水平司法的體現,而且有助于建立一國法治化營商環境的聲譽。隨著我國高水平對外開放的持續推進,國際民商事交往日益頻繁,涉外民商事案件所涉國家、地區和法域明顯增多,準確查明域外法律的司法需求持續增長,這給司法機關提出了更高要求。期待各級人民法院繼續在司法實踐中積累好的經驗和做法,展示我國人民法院既能準確適用本國法,也能準確適用外國法和國際法,不斷提升我國涉外司法的國際影響力,更好服務高水平對外開放。
(作者系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法學院副院長、教授)
來源:法治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