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馬逢國:在不同崗位為香港和國家作貢獻
(兩會人物)專訪馬逢國:在不同崗位為香港和國家作貢獻
中新社北京3月6日電 題:專訪馬逢國:在不同崗位為香港和國家作貢獻
中新社記者 陳小愿
身兼多職的馬逢國近年來非常忙碌。作為全國人大代表,他在國家層面反映香港各界聲音、尋找特區與內地合作機遇;作為香港特區立法會議員,他推動特區政府制定、落實相關政策;作為中國文聯香港會員總會會長,他致力于幫助香港市民了解中華文化。
馬逢國近日通過視頻連線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時說,希望在不同崗位為香港和國家作貢獻。
自2003年以來,馬逢國已連續擔任四屆全國人大代表。他說,全國人大香港代表團由特區各方面代表性人士組成,代表們在各自領域有杰出成就,都希望為國家發展建言獻策。
經濟穩定比高增長率更重要 冀提升粵港澳共同防疫能力
今年全國兩會,馬逢國關注抗擊新冠疫情和經濟穩定增長等議題。由于港澳與內地法律和體制不同,他建議基于長遠考量,從國家層面制定有關粵港澳大灣區共同防疫抗疫的法律,提升區域防疫能力。
近兩年來,許多行業受到疫情沖擊。馬逢國表示,國家防疫抗疫措施做得很好,去年經濟增長率達8.1%。他認為從長遠來看,經濟穩定增長比高增長率更重要。
馬逢國還關注2025年粵港澳合辦全運會,期待屆時開幕式或閉幕式能在香港舉辦。他認為,舉辦全國性重大體育賽事可以鼓舞香港社會,促進社會團結,增強港人國家觀念。
發揮香港電影人優勢 助力內地影片進入國際市場
曾擁有電影公司,并擔任過香港電影發展局主席,馬逢國見證了香港電影業的輝煌與低潮,也常被媒體問及相關問題。
他表示,近年來內地很多票房不俗的電影,有香港電影人參與其中,他們為國家電影業發展作出了很大貢獻。
馬逢國認為,隨著內地市場持續開放,香港與內地電影業者可以更好地合作,經歷過低潮的香港電影業會慢慢復蘇。他期待疫情早日結束,香港與內地的合作能進一步提升。
近年來,《長津湖》等影片在香港上映后受到觀眾好評。馬逢國表示,許多香港市民、特別是年輕一代,對國家歷史尤其是新中國成立初期所面臨的困難不太了解,有關影片有助于港人了解國家歷史。
他認為,目前華語電影特別是內地電影,進入國際市場還不是很順暢,這有市場的原因,也有文化差異的原因。香港電影人能發揮與國際接軌的優勢,助力內地電影走向國際。
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雙向做好國際交流
“十四五”規劃綱要提出要支持香港發展成為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馬逢國認為,這對香港是很大的支持和信任。
他表示,香港是東西方文化交融之地,對不同文化持開放、包容態度。香港要更好地發揮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的作用,必須做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工作。“掌握好我們自身文化的優良部分,才能跟國際社會做更好的交流。”
馬逢國表示,香港有很好的文化設施,期待特區政府把握機遇,在中外文化交流中更好地發揮“引進來”和“走出去”的作用。(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