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普查巨額投入背后
全國人口普查是一項關系長遠的民生工程,巨額投入須換來真實數據
2010年,全球共有63個國家進行全國人口普查。目前,中國的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也進入了火熱的臨戰狀態,將于11月1日零時正式開始。據《瞭望》新聞周刊了解,本次人口普查前后將歷時3年,需要600多萬名普查指導員和普查員,社會各界投入的人財物力及時間成本甚巨,堪稱“和平時期最大的社會動員”。
《國務院關于開展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的通知》規定,人口普查所需經費,由中央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共同負擔,并列入相應年度的財政預算。據悉,中央財政為此投入近7億元。在地方,以北京為例,市級財政投入2.9億元,各區縣政府投入3億元,總計投入將近6億元。以此估算,全國各級政府在人口普查一項上投入不會是一個小數目。
在公眾對于公共財政、民生財政的認識愈加清醒的背景下,巨額的人財物投入換來的統計數據,將對國家經濟社會發展、人民日常生活產生怎樣的影響?十年一次的人口普查的難度究竟有多大?怎樣提高數據的準確性、確保真實性?一系列熱點問題正引發公眾越來越多的關注。
“對每個人都很重要”
對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而言,人口普查都是一項國情國力調查,日本還將其稱為“國勢調查”,可見其重要性。而在中國這個人口數量世界第一的國家,人口的數量、素質、結構、分布情況,更可謂第一國情。
“人口是一個國家最重要的戰略資源。只有把人口基礎數據搞準,做到底數清、情況明,才能作出科學的決策,促進科學發展,實現人口與經濟社會、資源環境的協調發展”,國家人口和計劃生育委員會新聞發言人、發展規劃司司長于學軍對本刊記者表示。
人口狀況與經濟社會結構密切相關,掌握人口結構及其空間分布等方面的準確信息,對于調整經濟結構、優化生產力布局、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以至于在去年底召開的國務院人口普查領導小組第一次全體會議上,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將如實掌握人口普查數據的重要性,上升到了“維護我國能源資源安全、糧食安全、耕地安全和經濟社會安全”的高度。
于學軍說,當前我國正處于人口轉變加快、社會轉型和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重要時刻,這些復雜的形勢對經濟發展能否再上一個臺階構成巨大挑戰。“在人口總量超過10億的國家保持經濟30年甚至更長時間的平穩較快發展,是史無前例的。”他認為,此時進行全國人口普查正當其時,普查結果不但關系到“十二五”規劃的制定,也關系到長遠的政策選擇。
“也許老百姓覺得人口普查離自己很遠,跟自己沒什么關系。實際上,這關系著他們切身的利益,對每個人都很重要。”北京市人口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常務副主任顧兗州舉例說,根據人口普查數據,可以確定社區老年和兒童人口,鋪設老年餐桌和幼兒園,確定社區圖書館數量規模,規劃、建設健身場所;涉及醫院、學校、公交車站、地鐵站的分布,高速公路建設,市政等公共設施建設等;還能摸清社會保障的底數,以便決定公共財政的投入比例。
“很重要的一點是就業——民生之本。目前北京市第三產業比重高達75%。發展高端產業,需要高端人才。通過對人口就業和文化狀況數據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為老百姓提供就業服務”,顧兗州說。
近日,北京市政協《關于促進首都人口與資源環境協調發展的建議案》披露,截至2009年底,北京市實際常住人口達到1972萬人,人口總量以每年54.3萬的速度膨脹,其中70%是流動人口。
“北京提前10年達到了城市總體規劃中‘2020年控制在1800萬人’的目標,人口的快速增長給這座城市帶來了極大的挑戰。對我們來說通過人口普查摸清人口底數,在‘十二五’期間控制城市人口數量、調整人口結構、提高人口素質,是重中之重”,顧兗州告訴本刊記者。
參與互動(0) | 【編輯:鄧永勝】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