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普”仍面臨諸多挑戰
面對即將大張旗鼓展開的第六次人口普查,長期以來在人口普查中存在的問題也再次擺上了臺面,成為第六次人口普查工作所無法回避的挑戰。
“時間過得真快,似乎感覺我們對‘如何把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搞準’的討論只是剛剛結束,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馬上又要開始了。”北京大學人口研究所教授喬曉春告訴《法制日報》記者,“中國的第六次人口普查能否把數據搞準?這是一個問題,需要人們去回答。”
“可以說,數據的準確性已經成了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進一步發展的瓶頸性問題,也影響了國家人口和計劃生育政策的制定和完善。”喬曉春說。
中國人口與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謙也認為,第六次人口普查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雖不是處于世紀之交、千年之交,但它對于我國社會經濟發展和人口自身發展將產生大的影響。
回憶10年前,王謙向記者透露,在“五普”的準備階段,各方對于“五普”的質量頗為擔心,對于影響“五普”質量的原因進行了全面的分析,也提出了相應的對策。
“‘五普’的結果證明事先的擔心并非多余。盡管我們為搞好‘五普’采取了各種對策,總的看‘五普’也是成功的,但其主要數據的質量(低年齡組人口和調查前一年出生人口、死亡人口的漏報)還是受到社會的普遍質疑,數據質量的準確性甚至撼動了普查的基本功能和作用。”王謙說。
王謙進一步指出,“五普”前后,各方歸納的影響“五普”質量的原因大致有:組織領導力量的削弱,群眾配合程度的下降,因為各種利益關系,當事人不如實申報,如因擔心受處罰或擔心被否定計劃生育工作成績,干部群眾故意隱瞞計劃外出生,人口流動、人戶分離導致調查對象的被遺漏或被重復登記,以及涉及普查員的一些問題等。
如今,10年過去了,“六普”依然面臨上述問題。
業內人士普遍認為,此次普查面臨的一個最大挑戰就是如何追蹤并鎖定中國龐大的流動人口。
據中國社會科學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研究員張翼介紹,中國的流動人口在過去10年間增長了一倍,在2000年還不足1億人,到2010年預計已達2.1億人。
張翼介紹說,在這些流動人口中,18歲至40歲的年輕勞動力人口約占總數的75%;而從農村進入城市的人口達1.57億人,約占現在整個城市勞動力人口的一半。
依法保護公民個人信息
“自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以來,我國人口總量、結構和人們居住狀況發生了很大變化,人口普查工作面臨許多新情況。一方面,人口遷移流動數量大、頻率高,人戶分離現象十分普遍,普查難度提高;另一方面,公眾個人隱私保護意識增強,對如實登記的擔心等會直接影響普查效果;同時人口數量作為‘分母’,與地方政府政績密切相關,普查工作要做到客觀準確,也存在一些難度。這種新情況新問題,都對人口普查工作提出了新要求。用法律保障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工作高質量地完成任務,具有現實而深遠的意義。”北京市某區人口普查辦公室的一位負責人告訴記者。
據北京市某區人口普查辦公室的負責人介紹,自《全國人口普查條例》實施以來已經組織工作人員進行了深入學習和認真總結。“在‘六普’即將開始之時通過認真學習《全國人口普查條例》已經實現了人普工作的‘雙贏’——人普工作有法可依,普查工作人員目標更加明確;普查對象有法可依,自身的權利義務得到了法律的充分保障。”
這位負責人說,《全國人口普查條例》對于“六普”工作更加準確保質保量完成將起到決定性的作用。
“《全國人口普查條例》要求涉及單個普查對象的資料,必須嚴格保密,不得向普查機構以外的任何單位和個人提供或泄露;不得自行修改普查機構和普查人員依法搜集、整理的人口普查資料;不得以任何方式要求普查機構和普查人員及其他單位和個人偽造、篡改人口普查資料;不得對依法履行職責或者拒絕、抵制人口普查違法行為的普查人員打擊報復。”這位負責人告訴記者,根據條例,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中,公民提供的家庭及個人信息將予以保密,不向普查機構以外的任何單位和個人提供和泄露,并且不能據此對公民進行行政處罰。
此外,北京市和區縣兩級普查機構還設立了咨詢舉報電話,并在人口普查網站和報刊上公布專線電話,接受社會各界咨詢,以及對普查違法行為的檢舉和監督。
根據《全國人口普查條例》,普查對象應按時提供普查所需的真實信息,不得隱瞞或提供虛假信息,不得拒絕或妨礙普查工作,并且在普查登記完成后,申報人要簽字或者蓋章確認,對其簽字或者蓋章的普查資料的真實性負責。
“今年的‘六普’,有了《全國人口普查條例》的‘支持’,普查工作可以說是有法可依了。”這位主管普查工作的負責人如釋重負地說道。
參與互動(0) | 【編輯:鄧永勝】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