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6日在布魯塞爾與歐盟委員會主席巴羅佐共同出席首屆中歐文化高峰論壇開幕式并致辭。全文如下:
在中歐文化高峰論壇上的致辭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總理 溫家寶
(2010年10月6日,布魯塞爾)
尊敬的巴羅佐主席,
尊敬的艾柯教授,
女士們,先生們:
非常高興來到歐盟總部,出席中歐文化高峰論壇。今年是中國與歐盟建交35周年,中歐雙方借此重要時機首次舉辦文化論壇,很有意義。這是中歐文化交流史上的一大創新,標志著中歐文化交流進入了新的階段,也表明中歐關系深入向前發展。在此,我代表中國政府表示熱烈祝賀!
文化是溝通人與人心靈和情感的橋梁,是國與國加深理解和信任的紐帶。文化交流比政治交流更久遠,比經濟交流更深刻。隨著時光的流逝和時代的變遷,許多人物和事件都會變成歷史,但文化卻永遠存在,歷久彌新,并長時間地影響著人們的思想和生活。不同的地域環境造就了不同的文化底蘊,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文化形態,它們如同浩瀚蒼穹的璀璨群星,交相輝映,光耀宇宙。正是文化的多樣性,使不同文化相互影響,相互交融,相互促進,推動了人類文明的進步,也豐富了人類的生活。
中國與歐洲,作為東、西方文明的主要發源地,對人類文明進步都做出了巨大貢獻。在古希臘,曾涌現出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士多德等眾多先哲,而在古代中國,也曾誕生了老子、孔子、莊子、孫子等偉大思想家。他們的思想分別奠定了東西方文明思想體系的基石。這兩個文明體系既特點鮮明,又開放包容。古希臘藝術和史詩的杰出成就、德國哲學的理性思維能力、意大利的文藝復興、法國的思想啟蒙運動,把歐洲一步步引向民主與文明。而在遙遠的東方,中國文化傳統中的中庸、大同與和諧的理念,塑造了中華民族富于理想、堅忍不拔、寬厚仁愛的性格特質與民族精神。
中歐雙方文化交流源遠流長。早在公元前數世紀,古老的“絲綢之路”就連接起長安和羅馬,開啟了中歐文明對話的先河。威尼斯商人馬可·波羅游歷中國大地后的游記,為西方世界揭開了東方國度的神秘面紗。傳教士利瑪竇帶來了大量歐洲的先進科學知識,拉開了“西學東漸”的序幕。中國的“四大發明”和“經籍西傳”曾為歐洲近代社會文化的發展演變帶來了深遠的影響。近代西方“民主”與“科學”思想傳入中國,成為中國知識分子追求國家強盛和民族復興的一面旗幟。中外文化發展和交流的歷史證明,一切優秀的文明成果是人類長期生產實踐經驗和智慧的結晶,是人類文明進步的象征,是全人類的共同財富。
新中國成立后,中歐間文化交流不斷發展。特別是進入新世紀后,中國以更加開放的姿態,鞏固和深化與歐盟各國在文化領域的交流與合作,逐步形成了高層次、全方位的文化交流與合作新格局。2003年至2005年的中法文化年、2006年在華舉辦的“意大利年”、2007年的“西班牙年”、2008年“希臘文化年”以及2009年在比利時舉辦的“歐羅巴利亞中國藝術節”等一系列大型文化交流活動,更是受到了文化藝術界以及民眾的廣泛贊譽。
歐洲現代文化在中國廣泛傳播,受到了廣大中國人民的喜愛。在上海世博會上,比利時-歐盟、英國、法國、意大利、西班牙等許多各具文化特色的場館吸引了眾多中國參觀者。法國文化中心、德國歌德學院、西班牙塞萬提斯學院等一些歐盟國家的駐華文化機構,聚集了不少中國的語言學習者和文化愛好者。近年來,在法國巴黎、德國柏林和馬耳他瓦萊塔等地的中國文化中心也受到了眾多歐洲朋友的青睞。這些心靈上的溝通增進了中歐之間的相互了解和友誼,為中歐關系注入了勃勃生機。
我們要以戰略的眼光和開放的胸懷看待中歐文化交往,更加廣泛、深入、持久地開展中歐間思想文化界的交流,推動文化機構間的互動,鼓勵文化產業和產品服務領域的合作。我真誠希望通過直接的接觸和直觀的感受,讓更多的中歐民眾、特別是青年一代更多地了解對方的國情與文化,從而更好地促進中歐關系穩定健康發展。
各位學者,各位朋友:
文化的多樣性是人類文明最本質的特征。尊重不同文化的獨立與發展,加強文化交流與合作,是維護世界文化多樣性的重要前提。在全球化的時代,人類面臨著許多共同的問題,都需要通過廣泛的文化溝通與合作來尋求答案。今天舉辦的中歐文化高峰論壇就是大家在思想文化領域共同探尋人類未來發展方向的一次很好的嘗試。中國提倡充分尊重各國的文化傳統、社會制度、發展道路,倡導開放兼容的文明觀,也真誠地愿意通過與各國廣泛開展合作,博采各種文明之長,推動建設一個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讓我們攜起手來,為這一神圣使命共同努力!
謝謝大家!
參與互動(0) | 【編輯:官志雄】 |
相關新聞: |
專題:溫家寶出訪歐洲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