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殘缺的美麗(漫筆)
十八大報告在闡述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時,提出努力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美麗中國是個新概念,人們對它充滿憧憬。
美麗中國是什么樣?在十八大報告的特定語境下,美麗中國指的是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三方面平衡發展的狀態,哪一方面都不可或缺。殘缺的美麗,不符合美麗中國的要求,不是我們的追求。
山清水秀卻貧窮落后,不是美麗中國。山清水秀是公認的美麗景色,但是如果當地經濟落后,群眾長期貧窮,這種美麗很難維持長久。發展是硬道理,不發展沒道理。守著綠水青山,卻要討飯吃,群眾肯定不會答應。讓群眾餓著肚子保生態,與以人為本背道而馳,是站著說話不腰疼,最終也保不住生態。
強大富裕而資源枯竭、環境污染、生態退化,同樣不是美麗中國。一些地方通過發展“兩高一資”產業富起來,財政有錢了,書記縣長和企業老板們覺得挺美,但地下挖空了,空氣變差了,河道干涸了,農田污染了,生態退化了,這根本不是老百姓想要的美。有酒喝有肉吃,在一些人眼中也是挺美的小日子,可出門就是污水橫流、垃圾遍地,這只能說他們不知何者為美。
發展是硬道理,硬發展沒道理。“生產發展,生命縮短”,“手里攥著錢,卻生活在垃圾堆上”,“開寶馬,喝污水”,這些不協調的現象都是對現代化的極大諷刺。
應該看到,一些貧困地區看起來山清水秀,實際上自然條件惡劣,脫貧致富難度較大,上級部門要想方設法加大扶貧力度,有些需要特別保護的區域不妨考慮生態移民。那些處于大江大河流域上游,為保護生態而犧牲發展機會的地方,理應得到生態受益者的生態補償。但是,山清水秀并非必然貧窮落后。現實中依靠綠水青山富起來的地方很多,它們的成功經驗就是不甘貧窮,靠勤勞和智慧,合理開發利用自然,也就是正確處理發展與保護的關系。
總體而言,人們在經濟條件好轉之后更加在乎身邊的環境質量。富裕起來的地方,自然各有各的門道,如果透支了生態環境,當需認真反思過失,盡快償還歷史遺留的生態環境舊賬,主動轉變發展方式,爭取不欠新賬;如果生態環境還過得去,也不能掉以輕心,因為城鎮化、工業化還要持續推進,老百姓的生態環境訴求也會越來越高,謀劃新的發展需要按照人口資源環境相均衡、經濟社會效益相統一的原則,控制開發強度,給自然留下更多修復空間。
美麗中國,是妥善處理人與自然、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之間關系的結果,是自然美與發展美的結合。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著力推進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是建設美麗中國的必由之路。(武衛政)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