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西問·中外對話 | 為什么中日動畫片里都有孫悟空?
中新社北京9月9日電 題:為什么中日動畫片里都有孫悟空?
作者 徐文欣 金旭
2022年,中國動畫走過百年。這段跨越百年的長篇故事見證著中日動畫人互相學習、成長的過往,也記錄下兩國友好交流、文明互鑒的印跡。
這些印跡中,有孫悟空和阿童木的跨世紀握手,有小哪吒與一休哥的童年記憶,也有中國水墨同日系唯美的交相輝映。
經典動畫何以體現中國故事的內核?動畫如何為中日文化交流搭建橋梁?動漫產業發展之路何在?近日,中新社“東西問·中外青年對話”邀請上海美術電影制片廠副廠長陳波、東京大學表象文化論博士陳龑、日本孔雀動漫文化傳播股份公司(アニチャイナ株式會社)董事長遠藤貴司展開對話。
對話實錄摘編如下:
民族風格何以亮相世界?
中新社記者:上海美術電影制片廠在60多年里貢獻了500多部作品。為什么這些經典動畫能成為時代的記憶?其中有哪些里程碑式作品?
陳波:回顧百年中國動畫史,其實也是上海美術電影制片廠(以下簡稱“上美影”)的漫漫成長路。作為中國動畫電影的發源地,上海的開放多元為動畫創作者培育了深厚的文化土壤,激勵一代代動畫人實現夢想。
在此期間,上美影貢獻了很多“第一”:第一部彩色動畫片《烏鴉為什么是黑的》、第一部在國際上獲獎的中國美術片《神筆》、第一部彩色木偶片《小小英雄》……這些優秀作品開創了中國動畫的輝煌時代。從藝術審美和藝術修養來看,老一輩的動畫家們深入發掘中國傳統文化,結合中國民間故事,在美術風格上追根尋源,精益求精,開創出水墨動畫、剪紙動畫、木偶動畫等多種形式,不斷探索出更具“中國風”的民族風格,為中國動畫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很多耳熟能詳的作品也成為幾代人的童年回憶。
中新社記者:中國有哪些動畫成功出海?這些作品是怎么創作出來的?
陳波:《大鬧天宮》《哪吒鬧海》《鷸蚌相爭》《三個和尚》等取材自中國傳統故事的動畫作品多次在國際上斬獲獎項,可以說是家喻戶曉。以《大鬧天宮》為例,這部動畫將孫悟空這一中國式的神話英雄再現于銀幕之上,被法國《世界報》譽為“美感上不輸迪士尼,風格上完美呈現中國傳統藝術的作品”。
中國動畫之所以能夠獲得越來越多海外觀眾的關注,是因為獨具特色的戲劇元素和繪畫風格,為大家呈現了不一樣的動畫表達方式,這是“民族性”的高度提煉,電影的藝術表達跨越語言、國界和時間,鑄就經典。從創作的角度來看,經典動畫背后蘊含了老一輩藝術家對人生、對世界、對藝術美學的思考。不論是從表演的細膩程度、劇情結構,抑或是美術功底,優秀作品必定能夠歷久彌新,經受住時間的考驗,給人以常看常新之感,為觀眾帶來不同層面的思考。
中日動畫何以牽手百年?
中新社記者:作為中日動畫的研究者,您認為中國動畫同日本動漫之間有何聯系?
陳龑:中日兩國動畫起步時間相近,都屬于舶來品,二者雖各具風格,但在技術交流、人才培養等方面互動密切。
日本動漫充滿極富東方神韻的中國元素。1926年,日本動畫導演大藤信郎創作了日本首部西游記題材漫畫——《西游記孫悟空物語》。
一些日本動畫師還前往中國創作并生活,持永只仁曾以中文名“方明”在中國定居并創作,其1950年執導的《謝謝小花貓》流傳至今,為新中國動畫的發展作出重要貢獻。值得一提的是,1958年,日本首部彩色長篇動畫《白蛇傳》講的也是中國故事。
20世紀80年代,中日動畫往來愈加密切,典型代表為“日本漫畫之神”手冢治蟲。手冢因看了萬籟鳴執導的《鐵扇公主》入行,一生深受其影響。去世前3個月,手冢仍忍著病痛前往上海拜訪萬籟鳴。他的第一部動畫題材源自西游記,最后一部作品則名為《我的孫悟空》。
這個時期,日本的電視動漫進入中國市場,從《鐵臂阿童木》到《哆啦A夢》再到《聰明的一休》,這些作品是幾代人的美好童年回憶。
當下,中日動畫界的往來愈加頻繁,除了共同動畫項目的制作,還有創作者的接觸以及觀眾間的互動。
中新社記者:2022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50周年,動畫產業如何推動中日人文交流?
遠藤貴司:動畫是文化傳播中的重要產業,日本和中國同為亞洲國家,有相似的文化價值和社會環境,民眾很容易產生共鳴。
中國動畫在人物對話、人際關系、世界觀、飲食及情感表達等方面都有獨到之處,日本觀眾通過接觸中國動畫,會對中國文化產生濃厚的興趣。因此,我認為要創造和擴大日中民間交流的機會,加強人與人之間的文化聯系以尋求新的發展。
陳龑:動畫產業的交流多為民間自發行為。因此,加強中日動畫創作者的接觸交流,使業界涌現出更多優秀作品,讓中日觀眾變成文化相通、愛好相同的朋友,發現彼此文化中的美好,他們自然會找到最佳溝通方式,這種溝通方式可能是一份裝扮,也可能是一個角色,這就是動畫超越語言的魅力。
動漫市場何以續寫傳奇?
中新社記者:隨著動漫市場的擴大,難免會出現只看票房、不看制作的產品,在您看來,動漫如何實現內容和市場的雙贏?
遠藤貴司:動漫產業方興未艾,要實現內容和市場的雙贏,首先需要培養原創漫畫和小說市場。熱門的原創作品改編成動漫的模式不僅使作品價值得到進一步開發,動漫市場也會越來越活躍。其次,成功的動漫作品不僅取決于故事題材的選擇,也取決于角色IP的打造。極具魅力的角色是吸引消費者、保證商業利潤的關鍵。例如,吉卜力工作室的作品《龍貓》,上映之初票房不及預期,但通過各類周邊的衍生,成功獲利。這個看起來十分適合擁抱的萌物也成了日本的“米老鼠”,可見,周邊產品和版權的二次開發利用可以成為動漫業的支柱。最后,我認為放眼海外市場非常重要,角色商品在全球大受歡迎,能夠為動漫內容和市場帶來熱度和助力。
中新社記者:國產動畫市場如何才能涌現出更多優秀的作品?
陳龑:在我看來,國產動畫產業生態還需要進一步完善。我們不僅需要有優秀的創作者,還要有優秀的團隊和投資方。
《大圣歸來》便是一個產業良性循環的例子,觀眾為優質動畫買單,投資者的資金得以回收,于是更多的資金愿意流入動畫業,反哺出適宜的創作氛圍。在這種環境里,創作者更愿意展示自己的作品,為投資方發現“黑馬”提供可能。
陳波:中國動畫史上創作出很多經典作品,但動畫的商業化還處于初期。
動畫藝術探索需要大量時間、金錢,創作者既要了解相關的歷史文化進行深層次的理解創新,又要對傳播學、社會學、心理學等有所涉獵。從業者在保證繪畫水平的基礎上,還要構建起交叉學科的知識體系。
商業化要為動畫創作提供資金支撐,經典IP會帶來市場價值,現在中國有良好的市場環境,如何在IP開發方面進行新的包裝,給消費者或品牌方講好故事,讓更多人產生情感共鳴,反哺動畫創作是商業化團隊亟須解決的問題。
從長遠來看,創作依然是動畫市場的核心,只有擁有優秀的作品,才能讓動畫市場向好發展。(完)
相關新聞
國內新聞精選:
- 2024年12月22日 09:16:06
- 2024年12月22日 09:08:46
- 2024年12月21日 19:19:45
- 2024年12月21日 17:09:19
- 2024年12月21日 14:25:07
- 2024年12月21日 11:25:59
- 2024年12月21日 10:59:01
- 2024年12月21日 10:49:11
- 2024年12月21日 08:21:54
- 2024年12月20日 12: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