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中新社北京9月23日電
習近平致中國新聞社建社70周年的賀信
值此中國新聞社建社70周年之際,我向中新社全體同志致以誠摯的祝賀!
70年來,中新社堅持愛國主義的報道方針,堅持為僑服務,為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發(fā)揮了積極作用。希望中新社以建社70周年為新的起點,創(chuàng)新國際傳播話語體系,加快融合發(fā)展,提高國際傳播能力,增強報道親和力和實效性,積極聯(lián)系海外華文媒體,為展現(xiàn)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促進海內(nèi)外中華兒女大團結,推動中外文明交流、民心相通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習近平
2022年9月23日
出行“貼地飛行”,城市間“閃至”將成現(xiàn)實
今日寒露丨人間醉美是秋天
李輝:與病毒競速的“追陽人”
“臺灣老吳”述大陸鄉(xiāng)事:愿促兩岸攝影家互訪
藥理學家丁光生在滬逝世 享年101歲
廬山別墅群何以見證東西方文化融合?
【十年中國風】環(huán)球中國味,誰是TOP1?
西藏日喀則市迎首趟復工專列
自然秘境拓社交版圖 年輕人以“星”會友共赴田園
【十年中國風】國潮風起,吹向世界
“東方小瑞士”阿爾山交通“疏經(jīng)通絡” 八成人借旅游脫貧
劉國棟、李靜:回歸25周年,香港如何“乒貫東西”?
西安警方:一大客車司機違規(guī)甩客,被立案偵查并刑拘
【十年中國風】開門見山海,全球好物與中國智造雙向奔赴
【正能量速寫畫】小伙深夜租叉車幫老人撿氣球
37歲緝毒警“熬”成白頭 被誤認為是“爺爺”
有聊丨張彬彬:“虐劇”演多了,總是需要一點“甜”
“一個人的列車”:列車長身兼數(shù)職 日行數(shù)萬步
良渚文化保護傳承引多國文博專家贊許
探訪航天員陳中瑞老家
航天員宋令東:自立自強才能挺起脊梁!
江蘇推進長期護理服務人才隊伍建設
300米“絕壁天梯”在湖南岳陽亮相
國內(nèi)首次將人形機器人應用于電網(wǎng)建設領域
小新帶你感受“托老所”的一天
居文君的“幸運”背后是十年如一日的堅持
多國攝影師湖南體驗辣條蛋糕:不同意這門“婚事”
你見過能吃的青銅器嗎?
朱熹竟然還是個自然科學家!
拐著彎照樣打!這槍就是這么“任性”
高鐵寵物托運箱有啥黑科技?
沈陽臥龍湖上演“鳥浪”奇觀
三峽大學“打印”出雙層小樓 用時不足一月
見過綠牡丹黑牡丹嗎?
人形機器人擔任2025上海車展“銷售顧問”
北京八達嶺“夜長城”即將開放
神舟二十號載人飛行任務航天員乘組出征儀式舉行
一組圖看2024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fā)現(xiàn)
“00后”聽障舞者:在“無聲世界”舞動美妙
“圖書醫(yī)生”讓破碎老舊古籍“重獲新生”
跨越國界的匠心 中國“修古建”出手就是穩(wěn)
消博會展未來圖景 “智能副本”刷不停
分享
評論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