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大代表風采丨馬玉山:用責任心擰緊“大國重器”
中新網銀川10月10日電 題:馬玉山:用責任心擰緊“大國重器”
中新網記者 楊迪
奮戰在國家裝備制造工程一線,帶領企業從低谷中“浴火重生”,改變進口閥“卡脖子”狀況……近日接受中新網記者電話采訪時,中國工程院院士,吳忠儀表有限責任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馬玉山直言,是責任心與使命感讓他在困難中一直堅持下去,為自動控制裝備國產化貢獻力量。
1991年,馬玉山從吉林大學畢業,分配到寧夏吳忠儀表廠,成為一名車間見習工人。彼時,大學生可謂“天之驕子”,畢業后在西北的一家小企業做工人,馬玉山坦言,起初自己心里有點“不太平衡”:“那時,和我同期的畢業生大多都分配到了東南沿海地區的大廠,而我卻來到了西北地區。”
但馬玉山并未就此自怨自艾,他很快調整心態,開始從“底層”干起。在工作之余加班學習,主動向他人請教……憑借不懈的努力,馬玉山快速成長,于2001年成為吳忠儀表的總工程師。
但此時,馬玉山所在的企業卻遭遇危機。20世紀九十年代初,吳忠儀表廠遭遇轉型陣痛,在最低谷的時期,企業入不敷出,職工工資都難以發放,人員大量流失,面臨倒閉風險。
馬玉山并未選擇逃離。“當時就是一種不服輸的責任心讓我堅持著,想把企業‘救活’。”為此,馬玉山采取了開源節流、智能化管理、拓展產品銷售渠道、安撫員工等多種措施。同時,寧夏各級黨委和政府也為吳忠儀表廠“雪中送炭”,在多個重大裝備國產化項目中“穿針引線”,為企業提供工程項目、政策扶持和資金補貼,幫助企業平穩度過轉型期的陣痛。
2010年,吳忠儀表廠改制吳忠儀表有限責任公司,彼時,國產閥價低質劣,國產裝備用的高端閥被進口閥所壟斷。“我是做產品設計出身的,我也清楚,只有做高端閥,企業才有出路,才能解決進口閥‘卡脖子’的問題。”馬玉山就此萌發了自主制造高端閥的念頭。
于是,馬玉山帶領團隊,一步步在制造高端閥的路上攻堅克難。“在研發過程中,我們也經常失敗,這時就及時總結經驗來完善。”馬玉山說。
“尤其是在煤化工領域,我們取得了突破。”馬玉山介紹,大量煤化工所需的控制閥產品都需要耐高溫高壓和強腐蝕,國外產品也難以滿足。他所在的團隊經過攻堅,在該領域實現了突破:2013年,投資500億元的全球單套規模最大煤制油項目在寧夏啟動,馬玉山團隊負責研發該項目的控制閥。憑借著整個團隊的努力,吳忠儀表取得了440多項發明和實用新型專利,解決了制約流程工業自動控制裝備國產化中眾多“卡脖子”項目。
此外,馬玉山還積極為西部地區的工業人才培養貢獻力量。“我們通過高薪聘請頂尖人才,并以‘師傅帶徒弟’的形式培養寧夏本地人才,形成了一座完整的人才‘金字塔’。”馬玉山說,未來,他的團隊希望在低溫領域、海洋工程、航空航天等的關鍵基礎零部件領域去拓展,為“大國重器”的智能制造做出自己的貢獻。(完)
- 專題:黨的二十大代表風采
國內新聞精選:
- 2024年12月22日 09:16:06
- 2024年12月22日 09:08:46
- 2024年12月21日 19:19:45
- 2024年12月21日 17:09:19
- 2024年12月21日 14:25:07
- 2024年12月21日 11:25:59
- 2024年12月21日 10:59:01
- 2024年12月21日 10:49:11
- 2024年12月21日 08:21:54
- 2024年12月20日 12: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