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液體動力”到“青年動力”:科技力量為中國航天之路鑄刻“陜西坐標”
(二十大時光)從“液體動力”到“青年動力”:科技力量為中國航天之路鑄刻“陜西坐標”
中新網西安10月20日電 (楊英琦 張一辰 阿琳娜)從載人航天到北斗組網,從“嫦娥”探月到“祝融”探火,中國航天人逐夢星辰大海的身影中,以地處陜西的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四院(以下簡稱:航天科技四院)、航天科技集團五院西安分院(以下簡稱:西安分院)、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六院(以下簡稱:航天科技六院)、西北工業大學等院校為代表的航天“智造”,正為中國航天事業發展之路鑄刻“陜西坐標”。
“液體動力”助推問天之路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到建設航天強國,作為一名航天液體火箭發動機生產一線的技能工人,我深感責任重大、使命光榮。”航天科技六院7103廠高級技師何小虎說。
發動機被稱為火箭的“心臟”,從事各型號液體火箭發動機關鍵零部件生產加工的何小虎,則是在給“心臟”動手術。作為火箭心臟“鉆刻師”,何小虎先后參與完成了探月工程、載人航天工程等任務,深知“發展航天,動力先行”的不易。
1970年,“東方紅一號”衛星升起,自此,液體火箭發動機成了中國航天人探索太空的強大動力。數十年來,航天科技六院作為航天液體動力“國家隊”,不斷提高研制能力與研制水平,為中國航天事業的發展提供著可靠支撐。
“數字世界多次迭代,物理世界一次成功”,這是時下航天科技六院西安航天動力研究所開啟液體動力研制新模式的生動寫照。
近年來,面對新產品研制,航天科技六院西安航天動力研究所科研團隊聚焦發動機數字化研發,構建數字模型,提升協同研制能力。利用單一數據源,實現從設計端到生產端的映射,確保三維模型、技術狀態的精準傳遞,保證了設計方案與生產配套的一致性,提高了生產的效率和質量。
同時,航天科技六院的一線工人也感受著從操作工到“技能工人+工程師”的“角色”成長。據介紹,數字化建設不僅使該院的產品加工質量更加精細化,也使其生產線的工作效率大大提高,目前,經“升級”后生產線生產的航天產品已在近期發射任務中順利投入使用。
星空無垠,探索無限。何小虎感慨道,“未來,我將與更多航天人一起,在本職崗位上踔厲奮發、篤行不怠,做永不生銹的‘螺絲釘’,把自己擰在工作崗位,擰在祖國的航天事業上。”
“太空天路”實現“天地互動”
作為中國載人航天工程任務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從承擔了神舟一號飛船系統控制器、多功能顯示器以及天線網絡的研制任務開始,到神舟系列載人飛船、天舟系列貨運飛船及當前的空間站任務,西安分院相繼承擔了儀表控制器應用軟件、中繼終端、天線網絡的研制任務。在目前正在建造的空間站任務中,西安分院為空間站天和核心艙、問天實驗艙、夢天實驗艙、神舟系列載人飛船、天舟系列貨運飛船研制了中繼終端、天線網絡、儀表計算機應用軟件。
西安分院載人航天工程任務項目負責人余曉川表示,黨的二十大報告中講到了“載人航天”“探月”“探火”“衛星導航”等航天重大工程任務,明確指出中國已經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作為一名航天工作者,我將與團隊一起繼續攻堅克難,弘揚載人航天精神,以科技創新為制造強國、質量強國、航天強國盡責擔當,努力實現中國航天技術領域的新跨越。”
西安分院表示,按照發展規劃,到2025年,西安分院要初步建成世界一流的空間電子信息系統研制與應用產業基地,實現原始創新能力、科研生產能力、產業經營能力、國際影響能力的顯著提升。到2030年,全面建成世界一流的空間電子信息系統研制和應用產業基地,有效支撐航天強國建設,最終到2040年全面建成世界領先的空間電子信息系統研制和應用產業基地,全面支撐航天強國建設。
聚高校之力為航天“智囊”造血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立項實施三十年來,從無人飛行到載人飛行、從艙內實驗到出艙活動、從單船飛行到組合體穩定運行……在一線航天人的背后,還有一群師生與航天工程默默“攜手”。
西北工業大學是中國唯一一所以同時發展航空、航天、航海(“三航”)工程教育和科學研究為特色的高校,學校聚焦培養一流科技人才、推動科技自立自強,現已形成“產學研”結合的特色學科發展道路。
“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黨的二十大報告在該校師生中引發了強烈反響與廣泛熱議。作為“為中國首次載人航天飛行作出貢獻單位”的兩所高校之一,在中國航天事業道路上,西北工業大學并未缺席。
1992年,西北工業大學陳士櫓院士團隊開發的故障仿真軟件應用于中國載人飛船研制,“護送”神舟系列飛船順利飛上浩渺的太空;2005年,神舟六號飛船實現了多人多天多艙飛行并安全返回主著陸場,西北工業大學航天學院部分師生參與神舟六號飛船的部分研制和測試工作;2011年,天宮一號空間實驗室發射升空,西北工業大學載人航天工業設計團隊承擔了天宮一號艙內環境、人機設備和交互界面的設計任務……
西北工業大學相關負責人表示,作為一所“三航”特色鮮明的“雙一流”建設高校,學校將全面提升人才自主培養質量,著力造就拔尖創新人才,進一步完善“價值塑造、能力培養、知識傳授”三位一體的人才培養體系建設,為中國國防科技事業發展和國民經濟建設作出更大貢獻。
“青年動力”叩問蒼穹
“青年強,則國家強。”黨的二十大報告寄語中國當代青年施展才干、實現夢想。在代代相傳的航天路上,新時代中國青年奮發進取的精神風貌尤為明顯。
在一線生產車間、研究室、會議室、室外試驗場……航天科技四院的青年們通過多種形式關注著黨的二十大開幕。
“作為新時代航天青年,我們將不斷吸納新知識、掌握新技能、增強新本領,不斷強化職責意識、增強事業心和責任感,不斷提高自身業務能力、注重提高專業素質與獨立思考創新能力,為加快推進航天固體動力事業,加快建設航天強國貢獻全部力量。”第26屆“中國青年五四獎章集體”成員趙雪堯說。
趙雪堯所在團隊承擔著長征系列運載火箭固體大推力發動機研制,2021年,這支團隊研制的直徑3.5米、推力500噸整體式固體火箭發動機試車成功。據了解,該團隊18人,其中35歲以下的青年占比近七成。
“這幾年我們明顯感覺到航天事業對青年人才的重視。如今的青年人才擁有更多機會與目標,航天人才的年輕化將為中國航天事業提供更加澎湃的動力。”何小虎坦言。
“在探索浩瀚宇宙的征途中,一代又一代航天人勇攀高峰,鑄就了中國航天的一個個高光時刻。作為一名航天青年,我將牢記初心使命,弘揚航天精神,立足崗位、積極探索,以建設航天強國為己任,接續奮斗。”西安分院設計師吳袁超由衷道。(完)
國內新聞精選:
- 2024年12月22日 09:16:06
- 2024年12月22日 09:08:46
- 2024年12月21日 19:19:45
- 2024年12月21日 17:09:19
- 2024年12月21日 14:25:07
- 2024年12月21日 11:25:59
- 2024年12月21日 10:59:01
- 2024年12月21日 10:49:11
- 2024年12月21日 08:21:54
- 2024年12月20日 12: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