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觀察)中國養老,供需之困如何破?
中新社北京3月6日電 (記者 袁秀月 張一辰)人生有很多第一次,但養老是不得不面對的“終章”。隨著中國將步入中度老齡化社會,如何實現老有所養、老有所依,也是2023年全國兩會期間的熱點議題。
對照人口老齡化趨勢與民眾需求,中國的養老服務存在供給不足等困難。
全國政協委員、農工黨中央委員、陜西省高級人民法院副院長鞏富文在接受中新社記者采訪時表示,目前呈現的是“政策熱、市場冷、企業難”的養老服務困境。
鞏富文說,當前,居家養老是中國養老形式的主流。子女照顧仍占大部分;政府實質性地支持社會化居家政策落實不夠;居家環境適老化改造不足。此外,社會資本投資的民辦養老機構很多處在負債階段。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人壽集團董事長白濤指出,養老護理從業人員還存在缺口。同時,養老產業運營不夠規范,各養老機構的服務標準不一、參差不齊,影響服務體驗和產業發展。
近年來,中國各地各部門進一步完善養老服務體系。據官方數據,截至2022年第一季度,全國各類養老服務機構和設施達36萬個,床位812.6萬張,床位數是2012年底的近2倍。
隨著中國老齡化程度加深,養老服務面臨的新問題亟待破解。
全國兩會期間,民進中央提出關于“完善居家養老模式 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的提案,建議加強對家庭照料者的政策支持。
民進中央建議,完善推廣照料假制度,根據老人的年齡及需要照料的程度,合理制定負責照料老人親屬的假期天數。在贍養老人退稅的基礎上,進一步增加家庭照料者的退稅額度。同時,針對全職的家庭照料者,建議為生活困難的提供津貼,參照靈活就業人員,將長期在家照料老人的家庭照料者納入社會保險體系。
就社區養老,全國人大代表、人福醫藥集團董事長李杰建議,依托社區整合生活照料、養老機構、醫療服務、商業服務、政府支持等資源,形成合力。例如,社區可結合本地條件建立或引入信譽及性價比高的家政公司、養老機構,為老年人提供及時的生活照料,并對服務質量進行跟蹤監督。
“讓老年人感受到養老服務是可感可知的。”全國政協委員、重慶靜昇律師事務所主任彭靜建議,讓家門口的養老設施“可望又可及”。
白濤則建議,鼓勵支持社會機構參與養老服務產業。建議為包括保險機構在內的運營規范社會機構提供優惠扶持政策,加大養老設施改造、養老床位補貼力度。他還提出,強化養老機構監管,建立養老產業準入制度,對準入機構進行嚴格審查、持續監督,避免違法經營和低水平無序競爭。
此外,應深化養老機構與高等院校、職業院校合作。九三學社上海市委員會建議,將“校企合作”運用到居家養老護理的培養模式中。根據老年人需求,完善養老護理專業培訓課程及老年護理專業職稱評定體系,培養多層次、高素質的養老護理從業人才。(完)
- 專題:2023全國兩會
國內新聞精選:
- 2024年12月22日 16:48:36
- 2024年12月22日 09:16:06
- 2024年12月22日 09:08:46
- 2024年12月21日 19:19:45
- 2024年12月21日 17:09:19
- 2024年12月21日 14:25:07
- 2024年12月21日 11:25:59
- 2024年12月21日 10:59:01
- 2024年12月21日 10:49:11
- 2024年12月21日 08:2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