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奔流 法潤民心——黃河保護法施行之際黃河下游一線調研
【經濟界面】
眼前的河面寬闊平靜,水流輕緩地擺動著流向下游……春日里,站在黃河河南鄭州惠金河段馬渡險工下延102壩,記者和“溫和”的黃河打了個照面。若不是護岸上列陣成方的防汛備石“提醒”,記者差點忘了,同樣是這段黃河,到了汛期會呈現出桀驁不馴的面孔。
“前年秋汛那會兒,水急浪涌,河水流到較窄的河段形成一個個漩渦,裹挾著泥沙咆哮著沖刷根石。我們24小時不間斷巡查堤岸,不斷進行堤壩加固作業。”惠金河務局局長劉遂林向記者描述起“發起脾氣”的黃河任性的一面。
這條古老的大河,從來都錯綜復雜。“黃河西來決昆侖,咆哮萬里觸龍門”“黃河落天走東海,萬里寫入胸懷間”……流淌在浩瀚古詩里的黃河,總是氣勢磅礴。而現實中蜿蜒九曲的滔滔大河,有恢宏奔流之時,也有疲憊不堪之時。
當我們觸摸黃河的脈搏,能清晰地感受到它的“體弱多病”——以占全國2%的河川徑流量,哺育了全國12%的人口,灌溉著全國15%的耕地,水資源開發利用率高達80%,遠超40%的生態警戒線,水資源十分短缺;生態脆弱區分布廣、類型多;水沙關系不協調,下游泥沙淤積、河道擺動等問題未徹底解決,洪水風險仍是流域最大威脅……
而今,這條“體弱多病”的母親河終于迎來法治“藥方”——《中華人民共和國黃河保護法》自2023年4月1日起施行,黃河保護治理有了“鐵規矩”和“硬杠杠”。這一流域法律的施行給沿線帶來哪些變化?如何推動黃河保護法落地落實?黃河保護法施行之際,記者隨水利部赴河南、山東等黃河下游部分縣市進行了采訪。
1.把千變萬化的黃河“裝”進電腦,讓監管更加智慧
“黃河素有‘銅頭鐵尾豆腐腰’的說法,鄭州段包括咱們現在所處的馬渡險工就處于‘豆腐腰’上。”望著面前安靜流淌的河水,劉遂林向記者解釋,“所謂豆腐腰,是指這一段決口較多,比較容易出現險情。”
從青藏高原巴顏喀拉山脈逶迤而下,黃河自西向東一路奔流,當它擺脫晉陜峽谷的山地束縛,剛進入鄭州與邙山揮手作別后,隨即涌入廣闊的華北平原。從這里開始,由于泥沙淤積和堤防約束,舉世聞名的“地上懸河”就此形成。“黃河鄭州段在黃河的位置可以用十二個字概括:懸河頭、華北軸、百川口、萬古流!”劉遂林口中的“懸河頭”“豆腐腰”,形象地點出了黃河下游防汛任務之重。
作為惠金河段修建最早的一處險工,馬渡險工已走過近301年的時光。301年間,游蕩多變的河勢曾讓這里兩次決溢,并引發多次重大險情。如今,經過標準化堤防建設的馬渡險工早已今時不同往日。高聳的硬質護岸如城墻般守護著黃河安瀾,堤岸堤肩上的花草長得茂盛。“我們對黃河下游堤防進行了標準化堤防建設,河南黃河標準化堤防的總長度是501公里,標準化堤防建成后,我們以防御花園口站洪峰流量22000立方米每秒為設計標準,把堤防建成防洪保障線、搶險交通線和生態景觀線‘三條線’,現在這豆腐腰雖然仍是防汛重點,但可沒以前那么脆弱了!”鄭州黃河河務局副局長張汝印告訴記者。
黃河保護法明確,加強黃河干支流控制性水工程、標準化堤防、控制引導河水流向工程等防洪工程體系建設和管理。談及這一話題,張汝印透露,今年黃河入汛前,河南河務局將對包括馬渡險工所在的960米堤岸進行加固,在臨河壩頭打上混凝土樁,進一步提升防洪能力。
“不只如此,我們還把奔騰不息、千變萬化的黃河‘裝’進了電腦哩!走,去看看我們的數字孿生系統。”說話間,劉遂林領著記者來到惠金河務局馬渡工程管理班。
管理班的大屏幕上,集成了智慧巡河、空中巡查、壩岸監測、會商指揮等內容的惠金智慧黃河綜合信息監管平臺,呈現著惠金河務局河道管理范圍的衛星地圖。只見管理班第一班長吳少帥點擊右上角的智慧巡河模塊,選擇一鏡到底模式,沿岸所有監控設備隨之開啟,進入自動輪巡狀態,巡視的畫面實時呈現在大屏幕上。
“這些都是按我們之前人工徒步巡查行走的路線進行的巡視。相較于人工徒步巡查,現在只要幾分鐘時間就能完成幾公里的巡視,非常便捷,也具有更高的時效性。”吳少帥說。
看記者對此頗感興趣,吳少帥演示起系統的更多功能:點進壩岸監測模塊,可以看到壩岸險情預警的數據。“根石牢固與否關系著壩體安全,我們在根石重點部位掩埋了傳感器,一旦傳感器發生位移,設備會根據位移的不同量級發出不同類型的警報。”吳少帥話音剛落,只聽窗外傳來無人機的“嗡嗡”聲。再看大屏幕,原來進入了空中巡檢模式,大屏幕的畫面也隨之切換為無人機傳來的實時畫面。
“每臺無人機都配有高倍率的攝像頭及高聲喊話器,以前我們巡查河道時,有些工程的特殊部位很難觀測到,現在無人機實現了快速無死角無障礙巡查。”吳少帥說,系統搭載的物聯網模塊等還可以對亂占、亂采、亂堆、亂建等河湖“四亂”行為進行預警。
類似這樣的智慧系統,記者在山東采訪時再次見到。山東歷城黃河河務局工管科工作人員李娟娟告訴記者,擔負轄區內15.95公里堤防和5處河道整治工程日常管理和防汛工作的華山管理段,實現了視頻會商、視頻監控、無人機全覆蓋。“我們拓展了視頻監控功能,通過視頻監控和電子圍欄喊話功能,足不出戶就能觀察水尺讀數、進行安全警示。”李娟娟說。
記者梳理黃河保護法發現,“明令禁止”條款有17處,“不得”行為條款有10處,“嚴格”控制、限制條款16處,還有剛性約束、強制性、紅線、底線、上線、準入清單、負面清單、淘汰類目錄等條款,都是非常硬性的制度,是不可逾越的紅線。約束的“硬杠杠”,也對監管提出了更高要求。而隨著黃河沿線數字孿生平臺的投入使用,更智能高效的監管也將為黃河保護法的實施提供更多保障。
2.把千頭萬緒的關系理順,讓執法更加高效
三月底,氣溫回升,黃河流域多地冬小麥迎來返青期。位于山東省聊城市東阿縣的位山引黃閘閘門開啟,滔滔黃河水經導流明渠從閘底奔涌而出,流向黃河下游最大灌區位山灌區,滋潤著數百萬畝沃野良田。
此時,300多公里外的河南鄭州,水利部黃河水利委員會主樓一層的黃河水量調度中心,巨大電子屏幕主顯區上,綠色的黃河地形圖布滿密密麻麻的斷面監測點,“幾”字的右上方,顯示著沿黃九省取退水口、流量、日均流量等信息。屏幕上方則滾動顯示著每月每個省的分配耗水量。
黃河一直“體弱多病”,生態本底差,水資源十分短缺,水土流失嚴重,資源環境承載能力弱,沿黃各省區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尤為突出。黃河問題,表象在黃河,根子在流域。“必須堅持全流域一盤棋,妥善處理多元訴求,平衡好各方利益,突出流域,強化流域統一規劃、統一治理、統一管理、統一調度。黃河保護法以水為核心(水資源、水生態、水環境、水災害、水文化)、河為紐帶(上中下游、左右岸、河道內外)、流域為基礎(干支流、省區間、行業間),通過立法規范、約束、統籌、協調各方面的關系和對黃河保護治理產生影響的各類行為,有效增強了黃河保護治理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水利部黃河水利委員會政策法規局二級巡視員歸帆介紹。
記者了解到,黃河保護法的適用范圍不是自然流域79.5萬平方千米的概念,而是根據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需要,擴大了適用范圍,體現了黃河流域的資源、生態、社會、文化屬性,超越傳統流域“水系空間”,涵蓋黃河干流、支流和湖泊集水區域所涉及的9省72市439個縣級行政區域共132萬平方千米。同時,針對用水還擴充到流域外供水區的相關縣級行政區域。
“黃河保護法賦予沿黃各省區更多生態建設、環境保護、節約用水和防洪救災等管理職能,實現流域治理權責統一,規定了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職責82處,其中省級人民政府27處、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55處,省級人民政府有關部門10處、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關部門19處。”歸帆告訴記者,黃河保護法還強化了黃河水利委員會在全流域防洪、監測、調度、監督等方面的職能,實現對干支流監管“一張網”全覆蓋;加強全流域生態環境執法能力建設,實現對全流域生態環境保護執法“一條線”全暢通。
理順了千頭萬緒的關系,執法更有底氣也更高效。走進位于山東歷城河務局華山管理段區的歷城法院環境資源黃河法庭,莊嚴的國徽、神圣的法槌、庭審專用的桌椅和設備映入眼簾。“這里是濟南首家黃河巡回法庭,法庭可以統一審理歷城黃河范圍內刑事、民事、行政案件糾紛,近距離開展巡回審判。目前已審理五個案件,通過以案示警,提升法治威懾力、執行力。”山東歷城黃河河務局局長杜加雷說,黃河保護法明確了很多部門的職責,尤其是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的職責,讓更多部門參與到黃河保護治理中,形成合力。
談及黃河保護法實施帶來的變化,開封第一河務局搶險隊隊長張飛掏出隨身攜帶的黃河保護法“小紅本”,把有關法律責任條款指給記者看:“黃河保護法讓各部門的職能更加明晰、協作更加順暢,對涉河違法違規行為的震懾更強,為執法提供了有力支撐和保障。”
3.把千姿百態的文化弘揚好,讓守護更加自覺
“大家現在看到的就是號稱‘黃河奇觀’的壺口瀑布!”步入黃河博物館序廳,一幅巨大的壺口瀑布圖躍然眼前。“展館以華夏國脈——黃河巨龍的縮影為主題,展現母親河的過去、現在和未來……”跟隨講解員的腳步,狀如巨刃的黃河劍齒象象牙化石、憨態可掬的鎮河神獸、喊出奮進力量的黃河號子等展示,將黃河的歷史娓娓道來。
“這塊石頭形象地體現了‘黃河之水天上來’的雄渾氣勢,它像騰飛的巨龍,見證著治理黃河以來的歲歲安瀾。”在位于黃河下游著名險工開封黑崗口險工的黑崗口黃河法治文化廣場,開封第一河務局局長潘佳良告訴記者。不遠處的泡桐開得正盛,這棵“50多歲”、被人們親切地稱為“福桐”的大樹見證了曾經的憂患之河向幸福河的轉變。“廣場深入挖掘開封黃河文化法治元素,將法治文化與黃河文化、宋文化、開封特色文化相融合,高標準打造黃河法治文化教育基地。”潘佳良說。
在“九曲十八彎”最后一道彎所在地開封蘭考東壩頭,“黨旗映紅幸福河”的紅色雕塑與毛主席視察黃河紀念亭遙相輝映。河邊步行棧道旁展示的丁扣平縫、席花子扣、牛舌粗排等黃河大堤常用的護坡砌筑方式,講述著古人的治河智慧。
卡口以上河段是“大肚子”,卡口以下河段是“窄腸子”,從上游奔騰而來的滔滔河水在卡口狹窄的河床內翻騰怒吼,好似困住的蛟龍,不停沖刷河床……在寬度約275米、黃河下游河道最窄處東阿艾山卡口,“黃河鯉魚跳卡口,艾山腳下鎖蛟龍”的場景就這樣生動地呈現在記者眼前。
何為水閘?節制閘、進水閘、分洪閘等有什么區別?在山東聊城位山引黃閘主題文化園,都可以找到答案。
只是沿黃河下游行進一小段,源遠流長、積淀深厚的黃河文化便叫人應接不暇!九曲黃河,奔騰不息,孕育了古老而偉大的中華文明,它不只是地理上的河,更是文化的河、精神的河。一路走來,記者由衷感嘆:對黃河的歷史文化了解越多,越心疼這條千年來哺育了中華民族的母親河,守護好它的心情也越發強烈!
有別于長江保護法,黃河保護法專章強調黃河文化保護傳承弘揚,明確要求實施黃河文化保護傳承弘揚規劃,推動黃河文化體系建設,組織開展黃河文化和治河歷史研究,推動黃河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加強黃河文化宣傳,提高黃河文化影響力。“黃河保護法的實施,奏響了新時代黃河文化保護和傳承的法治樂章。”潘佳良說。
法治文化是黃河文化重要的組成部分,隨著黃河保護法的實施,各地普法宣傳也在加強。“要是大家都能遵法守法,自覺保護黃河,咱聊城黃河邊的環境肯定會更好。”在東阿黃河法治文化廣場,聊城黃河河務局水政與河湖監督科干部趙強的宣講吸引了不少群眾。曾作為基層代表參與黃河保護法立法起草工作的趙強,最近利用新媒體平臺推出普法欄目,向公眾宣傳黃河法治文化。記者在采訪中走過的各個文化廣場,也無一例外地通過問答、漫畫等形式對黃河保護法進行宣傳,在潛移默化之中喚醒人們守護母親河的意識和自覺。
大河奔流,不舍晝夜。從安瀾河到生態河,從幸福河到文脈河,黃河保護法的施行,為黃河煥新顏提供了不竭動能。關于黃河的這部詩篇、這首合唱,必將更精彩動人!
黃河流經青海、四川、甘肅、寧夏、內蒙古、山西、陜西、河南、山東9省區,干流全長5464公里,流域面積79.5萬平方公里。
黃河以占全國2%的河川徑流量,哺育了全國12%的人口,灌溉著全國15%的耕地。
黃河多年平均輸沙量16億噸,是長江的3倍,多年平均含沙量35千克每立方米,含沙量和輸沙量均為世界大江大河之最。
(光明日報記者 陳晨)
國內新聞精選:
- 2024年12月22日 17:59:03
- 2024年12月22日 16:48:36
- 2024年12月22日 15:53:01
- 2024年12月22日 09:16:06
- 2024年12月22日 09:08:46
- 2024年12月21日 19:19:45
- 2024年12月21日 17:09:19
- 2024年12月21日 14:25:07
- 2024年12月21日 11:25:59
- 2024年12月21日 10:5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