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教育研究院院長熊丙奇:要有新的教育觀和成才觀
中新網北京8月12日電 “我們要從關注孩子的成績轉向關注孩子的成長過程,讓我們的孩子成才。”21世紀教育研究院院長熊丙奇在11-12日召開的全國中學校長高峰論壇上說道。
圍繞教育高質量發展和教育強國目標,全國中學校長高峰論壇8月11日至12日在北京舉辦,來自全國的教育界權威專家學者、知名中學校長等共同探討了當前中學教育改革發展的熱點難點話題。
2021年7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至今,“雙減政策”已在我國落地實施兩年,且取得明顯成效。
不過,在該項政策實施過程中,一些“走偏”的現象仍然存在。比如,部分補習機構打擦邊球,通過社交媒體販賣教育焦慮,導致學生和家長身心俱疲。
對此,熊丙奇表示,“雙減”的初衷是正確的,但現階段基礎教育仍存在功利化、短視化的傾向。
“如果我們把學習就定義為高中畢業就結束的話,我們如何能培養優秀人才,更談何培養創新拔尖人才。”他說,人工智能是當前教育面臨的挑戰之一,在此背景下,學校應改變原來的以知識教育為主的講授模式,注重培養創新人才,應對未來時代的挑戰。
在熊丙奇看來,“雙減”政策落地實施,可以減少學生的學業負擔和老師的培訓負擔,讓學生有更多的制度空間去進行自我發展。
熊丙奇提到,高中階段教培目前是模糊地帶。高中的生源結構不同,有藝術生、體育生和復讀生等,因此對高中的學科培訓機構如何管理,尚不明確。
此外,熊丙奇亦提醒,許多人認為不能只是治理校外學科的培訓機構,而不去關注家長的具體培訓需求,導致原本公開、合法的培訓機構轉向地下,變為隱形的、變異的學科培訓。
熊丙奇認為,學校教育需要做出變革。首先要改革的是課堂教學,要降低班額變成小班化教學。其次,落實教育管理體制改革,擴大學校自主權。此外,推行教育評價改革,引導學校轉變教育理念。同時,還應鼓勵高中進行特色辦學探索,在必修課之外,開設更多的選修課。
熊丙奇表示,面對新的教育挑戰,一定要有新的教育觀和成才觀。雖然“雙減”政策是面向義務教育,但實際上所有辦學者都應思考一個話題,即不能夠只是關注知識教育,更應該關注知識教育之外的終身成長。
“學生除了接受學校教育之外,還需要家庭教育,不能夠通過學校教育來解決所有教育的問題。”熊丙奇認為,我們應該關注孩子的個性和有興趣的培養,讓我們的孩子真正能夠成為有個性和興趣、有自我追求、有志向的優秀人才。(完)
國內新聞精選:
- 2024年12月22日 09:16:06
- 2024年12月22日 09:08:46
- 2024年12月21日 19:19:45
- 2024年12月21日 17:09:19
- 2024年12月21日 14:25:07
- 2024年12月21日 11:25:59
- 2024年12月21日 10:59:01
- 2024年12月21日 10:49:11
- 2024年12月21日 08:21:54
- 2024年12月20日 12: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