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訪談)中國影視“出海熱”,何為“破圈”要義?
中新社北京3月7日電 題:中國影視“出海熱”,何為“破圈”要義?
作者 張楊彬 趙曄嬌
過去一年多部國產影片乘勢“出海”,更有節奏“短平快”的短劇讓海外觀眾直呼“上頭”。中國影視“出海熱”有哪些新趨勢?如何加速高質量影視“破圈”?2024年全國兩會期間,多位文藝界別的政協委員在接受中新社記者采訪時就此建言。
“出海”的必然趨勢:由展映到市場化
“以前中國電影‘走出去’,多是靠舉辦電影周和當地華人推薦,市場行為較弱。而現在則開始借助于當地的推廣公司,在宣發上下功夫,這是未來的一種趨勢。”全國政協委員、中國電影藝術研究中心研究員皇甫宜川說,電影“走出去”,應該依靠市場行為,融入他國民眾的生活和觀影體驗中去。
皇甫宜川說,當今時代,電影作為一個工業產品,需要接受市場檢驗,獲得市場認可。他還提到,中外合拍是電影“走出去”非常重要的方式。他以中荷合拍的青少年題材影片《威武小獅王》為例說,“聯合投資,合作拍攝,講述的是中國舞獅的故事,而講述方式是西方化的,所以西方觀眾可能更易接受。”
在全國政協委員、作家蔣勝男看來,海外“出圈”的短劇有不少改編自網文,“是在中國市場里‘卷’過的,所以在海外市場‘非常能打’”。蔣勝男說,電影也好,短劇也好,能把中國文化傳揚出去就是好事。
容納中國特色,尋找最大公約數
全國政協委員、導演霍建起說,中國傳統審美為中國電影增添特色。“比如《那山那人那狗》,”他和記者聊起曾經的導演經歷,“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唐詩宋詞、水墨山水,會潛移默化地融于作品中,成為區別于很多西方作品的獨特之處。”
蔣勝男認為,中國影視“出海”應該多多益善。“走出去的文化作品越多越好,雅要出去,俗也要出去,只有‘出海’的東西夠多,海外民眾才能接觸到更多來自中國的作品,才能從中找到最大公約數。”
不久前,索尼影業相繼購買《你好,李煥英》的翻拍權和《熱辣滾燙》的全球發行權。皇甫宜川認為,電影講述的是普通人的情感,能被全球觀眾接受的故事,就是一個好故事。
善用科技力量,長遠有序發展
皇甫宜川提到,Sora的出現雖然讓不少業者恐慌,但要“相信人類的管控能力”。“對于技術的不斷迭代,我們要認識它、完善它,用法律規范它,從而用好科技,豐富和提升影視藝術。”皇甫宜川說,從海外票房的角度看,中國影片“出海”的空間還非常大,在新技術的加持下未來可期。
霍建起也提到,人工智能是全球趨勢,也是影視行業發展的必然,但現在的人工智能技術與真正的電影質感還有差距。“從效率等方面看,科技進步會對影視行業發展帶來利好,但是要一步一步來。”(完)
- 專題:2024全國兩會
國內新聞精選:
- 2024年12月22日 09:16:06
- 2024年12月22日 09:08:46
- 2024年12月21日 19:19:45
- 2024年12月21日 17:09:19
- 2024年12月21日 14:25:07
- 2024年12月21日 11:25:59
- 2024年12月21日 10:59:01
- 2024年12月21日 10:49:11
- 2024年12月21日 08:21:54
- 2024年12月20日 12: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