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聲音)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如何“激活”生態優勢?
中新網北京3月9日電 (記者 吳鵬泉)“推動濕地資源價值實現”“發展壯大生態富民產業”“推動生態環境統一大市場建設”……全國兩會期間,多位代表委員聚焦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并就如何“激活”生態優勢提出建議。
長江經濟帶橫貫東西、承接南北、通江達海,是中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極。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根本上依賴于長江流域高質量的生態環境。
“長江經濟帶濕地面積占全國濕地總面積的21.5%,而人口和生產總值卻超過全國的40%。”全國政協委員、江西省政協港澳臺僑和外事委員會主任、民建江西省委會副主委趙波表示,高強度的資源開發利用,使得長江經濟帶濕地生態功能退化、生物多樣性減少,阻礙了長江經濟帶高水平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雙向奔赴”。
趙波建議,建設長江經濟帶濕地聯動管護云平臺,提升濕地管護和價值實現的數字化治理水平。
作為長江“雙腎”之一,位于江西省北部的中國最大淡水湖鄱陽湖是國際重要濕地。全國政協委員,臺盟中央常委、江西省委會主委,江西省人大教科文衛委副主任呂少軍注意到,鄱陽湖周邊地區仍存在少量破壞生態環境的違法違規行為,生態補償機制不健全,生產與保護矛盾突出。
除嚴厲打擊破壞濕地違法行為外,呂少軍說,要有序發展生態種養、生態旅游、自然科普教育等濕地生態環境友好型產業,建立濕地生態產品認證體系,促進濕地生態產品價值增值。
趙波同樣認為,適度開發濕地生態旅游復合體,促進濕地保護與開發的良性循環;打通濕地修復和濕地占補平衡指標交易渠道,促進濕地碳匯產品價值轉化。
如何將生態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把生態產品轉化為富民資源?這是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需要直面的問題,也是代表委員們熱議的話題。
在全國政協委員,江西省副省長,農工黨中央常委、江西省委會主委史可看來,長江經濟帶九省二市經濟發展水平差異較大,不同區域功能區劃、發展任務目標不同,各區現行交易制度間存在較大差異,環境權益跨區域交易仍存在明顯制度障礙。
對此,史可建議加快推動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統一大市場建設,構建多層次、多元化的長江經濟帶區域協調機制,強化帶內區域協作和區際聯系。
他還說,要發揮市場價格機制在產權流轉配置中的作用,加快破除限制自然資源產權自由流動和優化配置的各種機制體制障礙;探索異地開發、合作共建等多樣化生態補償方式,逐步完善長江全流域生態環境補償機制。
作為中國最長、最富有生態價值的河流,長江哺育了一代代中華兒女。長江經濟帶戰略實施以來,“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理念深入人心。
九江是長江經濟帶重要節點城市,也是江西唯一沿江港口城市,獨擁長江江西段152公里岸線。全國人大代表、九江市市長蔣文定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當地將堅決貫徹落實“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筑牢長江中下游生態屏障,加快產業綠色轉型升級步伐。(完)
- 專題:2024全國兩會
國內新聞精選:
- 2024年12月22日 09:16:06
- 2024年12月22日 09:08:46
- 2024年12月21日 19:19:45
- 2024年12月21日 17:09:19
- 2024年12月21日 14:25:07
- 2024年12月21日 11:25:59
- 2024年12月21日 10:59:01
- 2024年12月21日 10:49:11
- 2024年12月21日 08:21:54
- 2024年12月20日 12: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