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2008年底,“農民工返鄉潮”一時間成為社會的熱點話題。去年底,人保部完成的一份《金融危機對就業影響最新數據調查報告》顯示:截至11月底,四川、河南等10個勞動力輸出大省農民工返鄉數據總計有485萬名,占2008年9月底外出務工人員的5.4%。人保部有官員曾指出,就業的真正挑戰將在春節之后到來,“那個時候到底有多少人還會出來打工,才是一個關鍵性的指標!鞭r民工大量返鄉之后的出路在哪?對當前的基層公共治理提出了哪些新的挑戰?將對我國的經濟社會產生怎樣的影響呢?諸如此類的問題,值得我們深思和探討,人民論壇將在近期陸續推出相關文章,敬請關注。
農民工返鄉帶來的社會壓力不容忽視
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社會問題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于建嶸:隨著美國金融危機在全球蔓延,經濟衰退在中國的表現也愈發明顯,按照當前的經濟形勢預測,返鄉農民工還會不斷增多,而且春節后有更多的農民工不能出來打工,因為受金融危機波及的城市里適合他們的工作崗位越來越少。
多年來,我們一直看到這樣一種現象:當宏觀經濟發展良好的時候,大量的農民被吸引到城市里來;而當宏觀經濟一旦惡化,最先遭受打擊的就是農民工,大批農民工被迫回到農村。讓農村成為城市經濟榮枯的蓄水池,對農村和農民而言是不公平的。
這一次農民工返鄉帶回來的不僅是就業壓力,可能更多的是潛在的社會壓力。農民工返鄉帶來的直接后果就是農民收入的減少,由于農民工沒有失業保險,有的甚至連最基本的社會保障都沒有,所以還要在“一畝三分地”上討生活。雖然大部分農民工在家鄉多少還有一點土地,短期內他們的基本生計不會出現太大問題,但是如果較長時期內經濟和社會狀況沒有得到改觀的話,對輸出地的社會穩定和發展可能將是一種挑戰。
這些農民工雖然還不至于成為“新流民”,但是其中的一部分成為“新閑民”是肯定的,閑下來,沒有工作,沒有事做,總有人會自己琢磨點別的事做,尤其是對一些失去土地的返鄉農民工,他們已經脫離土地多年,如果沒有穩定的收入來源和生活保障,可能會對當地的社會穩定造成潛在的威脅。此外,農民工返鄉過程中,滯留在城市的一部分人也是需要注意的社會不穩定因素,他們已經習慣了城市生活,很多人寧可在城市失業也不回農村去。因此,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農民工返鄉只是把問題帶回了農村,而沒有真正解決掉,這不僅僅是個經濟問題,更是個社會政治問題。
“返鄉流”是否成為社會問題,還有待觀察
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高級經濟師 朱 敏:追根溯源,本次“回流”可以說是經濟周期性回調及經濟發展模式的轉變、產業結構升級,雙因素疊加的必然結果。首先是經濟周期性調整:前幾年增長非常快,帶動了對農民工的需求,近幾年外部需求降低,用工需求下降。其次,中國在工業化初期是粗放型發展模式,近年來在資源瓶頸約束之下,要求企業節能減排,并需要低附加值的勞動密集型產業轉型,由此帶來的可能是結構性失業,本次農民工回流在一定程度上就是結構性失業的結果。
具體今年春節之后情況怎樣,還是應當從導致農民工返鄉的原因上去尋找:將來世界經濟能否有效復蘇,中國經濟體發展前景怎么樣,都直接影響著農民工的就業情況。因為根據有關數據顯示,中國農民工有70%—80%集中在沿海地區,而這些地方產業的特點是以外向型經濟為主,以出口為導向,用工需求和國內經濟周期關系不大,反而和國際經濟周期有很大關系。所以明年的農民工能否回流,直接受到國際經濟因素的影響。不過總體來說,農民工返鄉是否成為一項重大社會性問題,還有待于觀察。
防止出現“盲目流動”
河北大學中國鄉村建設研究中心研究員 李昌平:筆者認為2009年也許是一個轉折年,這些轉變是:由“民工荒”轉向“民工難”;由通脹轉向通縮;由出口拉動型經濟增長方式轉向內需拉動型增長方式。
“盲流”曾經是中國使用頻率非常高的一個詞,說的是農民沒有任何目標的流向城市找工作,在各大城市之間“盲目流動”。2009年,“盲流”這個詞也許重新出現在各大媒體之上。
主要的理由如下:首先,每年新增勞動力在1000萬左右;其次,沿海出口企業至少會稀出農民工1000萬以上;第三,全國大學畢業生歷年積累的待業生至少有500萬;第四,農機具補貼政策導致農業機械化水平顯著提高,農業勞動力會進一步稀出。
今年春節過后,9億農民為了生存和發展,一定會有更多的農民涌入城市尋找工作,這是沒有選擇的選擇,“農民工”供過于求是很難避免的。找不到工作的農民和待業大學生會在各大城市之間“盲流”,部分勞動力在花光盤存后,最終會選擇返回農村。
這就對政府產生了嚴峻考驗,筆者認為,千方百計增加農民就業,增加農民收入,防止出現大面積的“盲流”,將是政府未來幾年的重要任務之一。
擴大農民就業要有新思路、大思路。從短期而言,權宜之計是進一步提高糧食價格,增加農民在農村農業的就業彈性,也增加農民收入。但大幅提高糧食價格的空間有限,副作用也比較大——不僅會加重城市貧困居民的生活負擔,也會帶動農民工工資增長,抑止出口型加工業發展,壓縮農民工的就業機會。因此,在國際糧食價格沒有大幅上漲之前,大幅提高糧食價格的權宜之計是應該謹慎使用的。
長期而言,增加農民就業和擴大內需,必須要有新思路——農民變城市市民和鄉鎮居民。為什么農民變市民和居民就可以擴大內需和增加農民就業呢?因為一個農民的消費不到一個城市市民或鄉鎮居民的1/4。所以,發展中國家經濟發展的內在動力就是城市化和城鎮化。
農民市民化,就是農民工變為城市市民,不僅要在城市有自己的住房,還要有平等的市民待遇。農民居民化,就是農民要集中居住到中心鎮和中心村,中心鎮和中心村的基本公共服務要和城市均等化。未來30年,中國每年會有1000多萬人進入城市,同時也會有相當數量的農民工返回鄉村。這就需要統籌好農民進城和農民工返鄉,即以農民市民化和居民化為中心,城市政府以建設“新工人”(農民工)公社為重點——農民工市民化,鄉鎮政府以建設中心鎮和中心村為重點——吸納返鄉農民工。
銆?a href="/common/footer/intro.shtml" target="_blank">鍏充簬鎴戜滑銆?銆? About us 銆? 銆?a href="/common/footer/contact.shtml" target="_blank">鑱旂郴鎴戜滑銆?銆?a target="_blank">騫垮憡鏈嶅姟銆?銆?a href="/common/footer/news-service.shtml" target="_blank">渚涚ǹ鏈嶅姟銆?/span>-銆?a href="/common/footer/law.shtml" target="_blank">娉曞緥澹版槑銆?銆?a target="_blank">鎷涜仒淇℃伅銆?銆?a href="/common/footer/sitemap.shtml" target="_blank">緗戠珯鍦板浘銆?銆?a target="_blank">鐣欒█鍙嶉銆?/td> |
鏈綉绔欐墍鍒婅澆淇℃伅錛屼笉浠h〃涓柊紺懼拰涓柊緗戣鐐廣?鍒婄敤鏈綉绔欑ǹ浠訛紝鍔$粡涔﹂潰鎺堟潈銆?/fo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