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看病難看病貴”這個備受中國百姓關注的問題,數位赴京參加全國政協十一屆二次會議的醫藥衛生界委員3月2日卻發出了不同的聲音:中國看病不算難,也不算貴,而是患者求醫標準過高,導致醫療資源“擁擠”。他們認為,應該對“看病難看病貴”給出定義,確立標準。(中國新聞網3月2日)
毫無疑問,醫藥衛生界的政協委員都是醫藥專家,在公眾的感受和專家的專業論證發生沖突時,如果一定要較真,恐怕敗下陣來的還是“感覺至上”的公眾。而專家反對“看病難看病貴”的理由,恰恰是要人們給出一個定義和衡量標準,以確定看病有多難、有多貴。
雖然我們生活在一個精細化的時代,細化和量化是對事物進行準確定性的重要依據,但并不是所有的事情都應該進行這樣的“精細化衡量”,甚至在某種程度上,無視基礎條件,僅靠細化和量化標準,會讓精準的定義成為一種“文字游戲”。在我看來,認為看病不難也不貴的政協委員,恰恰犯了這樣的邏輯錯誤。
按照這些政協委員的觀點,公眾所說的看病難是去大醫院、好醫院看大病難,而看病貴是公眾過度追求最好的醫生及最好的療效所致。如果公眾去小醫院、一般的醫院,或者不找最好的醫生、不追求最好的療效,看病就會不難也不貴。但他們恰恰忽略了一個最基本的前提,為什么公眾,甚至那些最窮困的群體,也一定要不量入為出地追求最好的療效?因為我們現行的醫療制度,沒有讓他們對基礎醫療產生起碼的信任。
不信任就會帶來恐慌。公眾之所以如政協委員所說,不去家門口或者小地方的醫院,是因為他們認為這樣的醫院沒有好醫生好設備。看病不同于買東西,東西質量的高低,至多關系到生活的品質,但醫療水平的差別,帶給個體的可能是終身的幸福或痛苦,茲事體大,不可不重視,所以就會出現“全國人民上協和(醫院)”的現象。
雖然在任何國家或者任何環境中,只要有醫療競爭,就會有醫療資源的優劣之別,對優質醫療資源的追求和占有就會沒有窮期,但對于一個致力于提供基本醫療保障的國家,國家的醫療衛生投入,是要逐步縮小而不是拉大這種差距。但我們的國情恰恰相反,醫療資源分配領域的“馬太效應”非常明顯,以至于差距越來越大,導致現在公眾對于看病不難也不貴的醫院失去最起碼的信任,哪怕是并不重的疾病也是如此。
制度性不信任是一種非理性的不信任,即便我們制定再完備的信任標準,也無法改變這種狀況,看病難看病貴也是同理。可是,在作為政協委員的醫藥界專家看來,這種制度性不理性也要靠理性的標準來解決,這豈不是南轅北轍?我愿意將這種現象稱為一種“中國式偏見”,即一些精英總喜歡用理論來裁剪現實,而不是考慮如何讓理論服務于現實。當你把理論和現實對立起來時,與其說是解決了問題,倒不如說是在理論上偷換了概念,實質是一種“鴕鳥政策”。(志靈)
銆?a href="/common/footer/intro.shtml" target="_blank">鍏充簬鎴戜滑銆?銆? About us 銆? 銆?a href="/common/footer/contact.shtml" target="_blank">鑱旂郴鎴戜滑銆?銆?a target="_blank">騫垮憡鏈嶅姟銆?銆?a href="/common/footer/news-service.shtml" target="_blank">渚涚ǹ鏈嶅姟銆?/span>-銆?a href="/common/footer/law.shtml" target="_blank">娉曞緥澹版槑銆?銆?a target="_blank">鎷涜仒淇℃伅銆?銆?a href="/common/footer/sitemap.shtml" target="_blank">緗戠珯鍦板浘銆?銆?a target="_blank">鐣欒█鍙嶉銆?/td> |
鏈綉绔欐墍鍒婅澆淇℃伅錛屼笉浠h〃涓柊紺懼拰涓柊緗戣鐐廣?鍒婄敤鏈綉绔欑ǹ浠訛紝鍔$粡涔﹂潰鎺堟潈銆?/fo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