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學對其藥學院論文造假副教授賀海波的處分升級了。本來去年11月,校方已決定撤銷賀的副教授職務和任職資格,解除聘用合同。然而,“由于賀的行為在國內外造成了極其嚴重的后果”(浙大校長楊衛語),學校近日決定將其開除出教師隊伍;對于擔任藥學院院長的李連達院士不再續聘。而教育部也在15日召開加強高等學校學風建設座談會,教育部部長周濟提出要對學術不端行為“下猛藥”。據悉,教育部正逐步將學術道德教育納入高校課程,并將把學風表現作為教師考評的重要內容。(《京華時報》3月16日)
處于“風暴眼”的浙江大學,此番“清理門戶”的手段比去年的“撤職”、“解聘”厲害多了,也痛快多了。不過,如此“追加處分”,看上去總感覺有些迫于輿論甚至迎合輿論的痕跡。其著眼點,更像是維護“浙大的聲譽”,而不是捍衛“學術的聲譽”。與此相對應,教育部將學術道德教育納入高校課程的改革辦法,恐怕也是一個偏方,算不上正途。當下中國高校的學術失范,根源并不在日常教育不夠,因此,即便強行將學術道德教育納入高校課程、把學風表現列為考評內容,強迫高校師生集體進補,也很難真正呵護學術的尊嚴。
學術道德教育納入高校課程、學風表現列為考評內容,是不是就能杜絕種種學術不端行為?恐怕沒有那么簡單。我們以往的教育雖然沒有開設學術道德的專門課程,但并不乏相應的教育。老一輩學人言傳身教,孜孜矻矻,以一生之心血捍衛學術尊嚴,算不算得上學術道德教育?而眼下從教育部到各高校管理層,其強調端正學風重振道德,不也是一向言之諄諄,耳提面命,唯恐哪一個沒有聽到?奈何很多時候聽者藐藐,或者道理都明白,臨事不免糊涂、裝糊涂、大家一起糊涂而已。
再說了,重視一件事情完全有更好的路徑解決之,并不僅僅是納入課程一途。我們總是過于迷信“課程教育”,過于依賴集體補課,似乎只要大家都排排坐了,灌輸了,學習了,討論了,批判了,那個學術失范的事情就解決了。這其實是再度走入了一個“課程崇拜”、“考評依賴”的誤區,要說可能有“成效”的話,也不過是對上邊、對社會有一個“交代”而已,很難真正擔得起匡正學術風氣的重任。而且,因為這樣的強調,甚至會遮蔽學術腐敗難以絕跡的真正原因,延緩對目前學術評價機制進行改革的進程。
首先,讓學術回歸學術,建立起“有制度保障的、自由、平等、開放的學術競爭環境”。不要再以繁縟的評價體系干預高校的教學科研了,也不要再增加新的評估內容,哪怕它的名目叫學術道德。就在15日教育部召開的學校學風建設座談會上,復旦大學校長楊玉良呼吁,廢除那些不符合科學精神和學術傳統的學術評估和評價制度,或許可以對凈化“學術空氣”起到重要的作用。他認為,各種評價和評估正在演變為一種“學術科舉制度”,這種“制度”將“學術成就”與各種實在利益“定量地”緊密地聯系在一起。這種貌似精確的手段遏制了學術研究的靈魂,制造了大量“學術泡沫”,乃至大量的“惡學術”。(中國新聞網3月15日)
此外,作為一種補充,整治學術失范還應該真正開放社會監督,比如網絡監督。只有這樣的開放門戶,才能跳出利益共同體的“睜一眼閉一眼”式的監督,學術不端、學術造假等腐敗行為才可能無所遁形,而學術規范的公共領域才有可能真正形成。如果僅僅依賴諸如學術道德委員會之類的內部監督,注定不樂觀。(胡印斌)
銆?a href="/common/footer/intro.shtml" target="_blank">鍏充簬鎴戜滑銆?銆? About us 銆? 銆?a href="/common/footer/contact.shtml" target="_blank">鑱旂郴鎴戜滑銆?銆?a target="_blank">騫垮憡鏈嶅姟銆?銆?a href="/common/footer/news-service.shtml" target="_blank">渚涚ǹ鏈嶅姟銆?/span>-銆?a href="/common/footer/law.shtml" target="_blank">娉曞緥澹版槑銆?銆?a target="_blank">鎷涜仒淇℃伅銆?銆?a href="/common/footer/sitemap.shtml" target="_blank">緗戠珯鍦板浘銆?銆?a target="_blank">鐣欒█鍙嶉銆?/td> |
鏈綉绔欐墍鍒婅澆淇℃伅錛屼笉浠h〃涓柊紺懼拰涓柊緗戣鐐廣?鍒婄敤鏈綉绔欑ǹ浠訛紝鍔$粡涔﹂潰鎺堟潈銆?/fo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