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財力永遠有限,如果不放松民間資本進入醫療衛生領域,不設法動員全社會更多的資源介入醫療領域,單靠政府投入,無論如何也無法做到醫療衛生資源的合理配置。解決看病難,要允許社會資本建醫院。
新醫改方案將在近日公布。始于2006年的中國新醫改,終于大盤落定。作為新醫改最艱難的一環,公立醫院改革將先試點積累經驗然后推行。目前試點的內容已經明晰,轉制部分公立醫院為民營醫院,支持民營資本辦醫、政府購買醫療服務等舉措,將和管辦分離等爭議不大的內容,共同出現在方案中。(4月5日《經濟觀察報》)
新醫改方案,這個集結著億萬國人濃烈期待的公共政策,在一次又一次的戲劇性嬗變之后,終于行將面世。但耐人尋味的是,不少網民在表達歡欣鼓舞之余,也萌生了失望與焦慮之情,最讓網民耿耿于懷的即是“轉制部分公立醫院為民營醫院,支持民營資本辦醫……”于是網民的擔憂接踵而至:“教育產業化,住房市場化,醫療民營化,只會加重百姓負擔。”“呵呵!民營,商人的投資是不會做虧本買賣的,大家如果還想靠醫改活命的話,就太傻太天真了。商人經營醫院?不叫你白刀子進、紅刀子出才怪呢!到時候,醫院跟屠宰場差不了多少,你們看吧!”
從這些豐富而性情的表達中,我們可以讀出網民的兩種心理傾向。一是對民營醫院持有天然的不信任感,對民營資本懷有強烈的抵觸和排斥;二是他們對新醫改方案抱有無限美好的期待,潛意識認為新醫改方案一經實施,國人看病難看病貴問題將煙消云散。平心而論,這兩種觀感都“很傻很天真”。業內人士早就提醒公眾,新醫改方案推出,并不可能短時間內解決國人看病難看病貴問題,衛生部門負責人也曾表示,新醫改方案的終極指歸是擴大基本醫療保障覆蓋面、提高基本醫療保障水平,改善公眾看病難看病貴。
當前,公立醫院幾乎一統江湖,民營醫院舉步維艱,在公立醫院“以藥養醫”的現實語境中,單純依靠公立醫院解決看病難、看病貴,顯然是一相情愿。坊間有一種說法是,政府應該最大程度地加大醫療投入,這樣老百姓看病就不貴不難了。殊不知,這是過于美好的設計。正如北京大學教授顧昕所說,政府財力永遠有限,如果不放松民間資本進入醫療衛生領域,不設法動員全社會更多的資源介入醫療領域,單靠政府投入,無論如何也無法做到醫療衛生資源的合理配置。解決看病難,要允許社會資本建醫院。
事實上,即便在民營醫院步履蹣跚的現實中,民營醫院對緩解看病難、看病貴還是起了一定的作用。廣東衛生廳副廳長廖新波提供了這樣一組數據:2007年,廣東民營醫院總診療人次1384萬人次,入院人數34萬余人次。民營醫院發展補充了政府對醫療領域投入的不足,減輕了政府醫院投資的壓力。當然,令人遺憾的是,與公立醫院相比,無論是公平制度環境還是稅收政策,無論是能否納入醫保定點醫院還是能否享受國家撥款、設備投入,無論是人才引進還是醫院評級方面,民營醫院都無法望其項背,以至有人痛稱,“如果按照目前的稅收制度照章納稅,全國90%的民營醫院都要虧本,都沒辦法活。”也正因為如此,民營醫院的逐利跡象,給公眾留下了“質量差、信任度低、收費貴”的公共觀感,但我們不能將板子完全打在民營醫院身上,更應該追問民營醫院為何會變得這樣。
其實,民營醫院所遭遇到的困境只是民營資本所遭遇困境的一個縮影。相比國企或一些國家壟斷行業,民營資本往往都勢單力薄。既然新醫改方案提出,要轉制部分公立醫院為民營醫院,支持民營資本辦醫、政府購買醫療服務,那么我們就沒有必要再戴著有色眼鏡看待民營醫院,也不必對民營資本抱有成見,應心平氣和地接受這一現實。與此同時,我們應該注意的是,如何監督和引導民營醫院與公立醫院平等同步發展,如何最大程度地釋放民營醫院向善的力量,這就需要國家從兩方面著手,一是保證對民營醫院一視同仁,二是權力要有分寸、要圓融,避免出現“一管就死、一放就亂”的局面。(王石川)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