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順利通過七大考驗
-人與裝備經受住了考驗,戰斗力就經受住了考驗
-最大的困難是對海盜船只的發現、判別與處置
4個月的不間斷護航,對于中國海軍來說,無疑是一次嚴峻考驗和挑戰。兩位指揮員分別從不同的側面談到了“七大考驗”。
杜景臣從政治、能力、裝備、保障等方面向記者闡述了“四大考驗”:一是政治上的考驗。這次任務本身不單是軍事行動,還是國家行為,政治性、敏感性、涉外性都比較強。通過與被護商船的交流,護航官兵對黨中央、中央軍委的英明決策有了直觀的認識和體會。二是對官兵的能力素質是個檢驗和考驗。4個多月的實踐證明,我們這支部隊是可以打仗的部隊,是一支讓黨和人民放心的部隊。很多官兵講,就是再多待幾個月也沒有問題。三是裝備經受住了124天長時間、高強度、高負荷運轉的考驗。四是對綜合保障能力既是一次考核又是一次檢驗。120多天不靠岸,而是靠自己伴隨保障,檢驗了我們的保障能力。
“但是,從我個人而言,感到最大的困難還是對海盜船只的發現、判別和處置。”杜景臣坦言,“海上風平浪靜還好,有時候碰到風浪,小船藏在浪花里,雷達看不見,快到眼皮底下我們連人是誰還分不大清楚,不能及時發現怎么能及時處置?”
殷敦平則從戰場、對手、人員等方面補充了另外的“三大考驗”:一是陌生海域的考驗。周邊環境、海況變化、水文氣象等都很陌生。二是陌生對手的考驗。海盜熟悉環境、機動性強,行蹤詭秘,大多采用狼群戰術,聲東擊西,突然出擊,這對我們提出了新的要求。三是人員海上長期生存能力的考驗。以前出訪可以靠港補給,上岸調整,這次創下了4個月不下艦的紀錄。全封閉的狹窄艙室、空氣流通不暢,新鮮蔬菜和淡水供應受限,不間斷的晝夜高度戒備,使人員的思想、心理、生理上出現了很多新情況。編隊積極開展短小鮮活的思想工作和及時有效的心理疏導,使官兵始終保持了旺盛的斗志。
記者感言:作為“第一個吃螃蟹的人”,首批護航編隊無疑會遭遇諸多意想不到的挑戰與考驗。茫茫大洋上的百日征戰,不僅考驗和歷練了官兵們的意志和身心,也是對指揮、裝備以及后勤保障機制等的一次全方位檢驗。
3 昂首邁向全新領域
-這是直接維護國家利益的一次實踐
-“作為軍人,我更愿意執行此類任務”
從1985年海軍第一次走出國門到現在,海軍已經有30多支編隊跨洋出訪。與以前海軍艦艇編隊的遠航出訪相比,此次護航行動無論從規模、難度和影響力方面,都有了新的變化。
曾多次隨艦出訪的殷敦平對此感受頗深。他認為,兩者相同的地方,都是赴遠海執行任務,都具有涉外性。而最大的不同是,遠航出訪沒有敵人和對手,護航的對手是海盜,護航是作戰任務。第二個不同點是,亞丁灣有40多艘外國軍艦,還有一個同臺競技的問題,我們如果出了問題,那就影響了中國海軍的國際形象。第三點是風險。護航海區不僅有海盜,還可能有恐怖分子的襲擾等,護航的風險遠遠大于遠航出訪。
“要說不同,第一是任務的性質不同。艦艇出訪基本是日常勤務,而護航任務是作戰任務。第二是面臨的情況不同。出訪活動都是事先安排好的,而護航行動具有突然性,好多情況,包括面臨海區情況、目標情況以及周圍環境都是未知的,盡管事先可以研究,但畢竟與實際有差距。”杜景臣侃侃而談。非常巧合的是,人民海軍于1985年首次走出國門之際,時任驅逐艦艦長的杜景臣以海軍實習隊一員的身份見證了全過程。
“第三是要求不一樣。艦艇出訪從安全來講,主要考慮自身航行安全,而護航主要是保護被護船舶的安全。第四,目的不一樣。出訪是為了增進友誼、加深了解、擴大影響,吸取外軍先進的經驗。而護航就不一樣了。首先,從聯合國框架來講,作為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中國對護航行動是投了贊成票的,我們要履行我們的義務。其次,我們是維護國家利益,維護海上通道安全。同時,這也是提升中國負責任大國形象的一次重要實踐活動。”
“當然,作為軍人,我更愿意執行此類任務。”杜景臣說。
記者感言:自1985年我海軍第一次走出國門,邁向遠洋,至今已有30多支編隊的足跡遍布“五湖四海”。但此次護航之旅,并非一次簡單意義上的遠航,而是一次直接維護國家利益的實踐,更是一次維護世界和平以及建設“和諧海洋”的努力。這正所謂,軍人天生為和平!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