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最近轉發了《關于領導干部定期接待群眾來訪的意見》《關于中央和國家機關定期組織干部下訪的意見》《關于把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工作制度化的意見》三個意見。其中明確要求,領導干部接待群眾來訪應做到規范化、制度化。顯然,這樣的制度安排目的在于“把問題解決在基層,把矛盾化解在基層”。
由此我想到“靈寶帖案”:河南靈寶市青年王帥上網發帖揭露當地違法征地,當地警察千里迢迢趕到上海,將其“捉拿歸案”。在輿論質問聲中,靈寶有關部門終于以“證據不足”為由,8天之后把王帥釋放。最近,王帥拿到了幾百元的國家賠償,部分相關辦案人員和責任領導也已被處理。此案已塵埃落定,但值得反思的是,接訪應達到什么效果?
在“靈寶帖案”中有這樣一段描述:面對當地違法征地問題,王帥向各種有關政府部門投訴,但這些投訴都石沉大海。無奈,王帥只好求助于網絡,一篇點擊率突破50萬次的帖子就此誕生。試想一下,如果王帥投訴不是“石沉大海”,而是“立即引起有關部門高度重視”;如果接訪者不是“無動于衷”,而是認真調查,拿出解決問題辦法,及時向投訴者作出解釋,還會有后來那么多“故事”嗎?此案再次告誡我們,關鍵是“把問題解決在基層,把矛盾化解在基層”。否則,就算能堅持定期接訪,也沒什么意義,難免淪為又一種形式主義。
要使接訪能“把問題解決在基層,把矛盾化解在基層”,還得用問責制破除行政依賴癥。如今,不少人干事已養成一種惡習,就是無論什么事情,非得“領導發話”才肯干。小矛盾釀成大問題,往往都和這種惡習有關。破除此惡習,最需完善問責制:我們不能總是在輿論質疑討伐聲中迫不得已去問責,更要從制度設計層面使問責能盡量走在輿論監督前面。具體到接訪,就不僅要規定“件件有著落,事事有回音”,而且要規定“沒有著落、沒有回音”應受到何種懲罰。接訪過程和處理結果也應公開透明,接受投訴者和群眾監督,便于及時問責。
溫家寶總理曾說過,“只有把人民放在心上,人民才會讓你坐在臺上”。問題是,我們怎樣使不把人民放在心上者無法坐在臺上?剛性問責,就是個有效辦法。如何檢驗問責是否具有剛性?一個重要方面便是,看其能不能做到盡量走在輿論監督前面。(劉根生)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