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桿涼傘,一個電腦桌大小的玻璃柜,一張凳子,這就是老馬的“小賣鋪”,里面擺著“小熊貓”“嬌子”“紅塔山”等牌子的香煙。
他蹺著二郎腿坐在凳子上漫不經心地看著來往的陌生人,旁邊支著一個燈箱招牌,上面印著“自救飯店”的招牌和菜譜。
飯店也是他家的,從兩排板房中間穿進去就是。一口鍋,幾張桌子,就可以開張了。他過去是開拖拉機的,但已經殘廢的拖拉機上個月才從廢墟里刨出來。去年10月份他學著鄰居開了個飯館,“開館子沒得經驗”,老婆掌勺,他來跑堂。
這里,就是映秀。
地震中幸存的神箭大道把原本兩江交割、四面環山的鎮子又隔成兩個空間。馬路的北面,除了漩口中學遺址和醫院、政府機關、銀行等藍頂白墻的辦公板房,其余的廢墟都被推平;南面則是老馬家所在的居民區,也是藍頂白墻的板房,這里幾乎聚集著現在鎮子里的所有常住人口。
一間板房的山墻上掛著黑板,粉筆寫的“領取傷亡補助的通知”已經被雨水沖刷得模糊了。“板房出租”的小廣告和“自救飯店”“家庭旅店”的招牌隨處可見。映秀小學鑲嵌在居民區里,大門上的中國結、紅燈籠和院子中央鮮艷的紅旗十分醒目。
雖然這個鎮子里的很多東西看上去都是臨時的,但地震前的那種悠閑生活開始又回到他們身邊了。
除了政府里的辦事人員和工地上的工人,這里已經很少感覺到地震后那種悲壯和爭分奪秒的緊張。板房區里的當地人三三兩兩在路邊招攬著生意,不時也家長里短地絮叨一會兒。
臺球桌、游戲室,需要的娛樂幾乎都可以在板房里找到。街邊的小攤上,所有時興的電影和電視連續劇的盜版光盤也都有賣。穿著短裙絲襪、噴著香水的當地姑娘穿行在板房間。
鎮子口的三角地上,擁擠著從成都、都江堰方向駛來的旅游大巴。政府專門培訓的10名當地導游,腰間掛著擴音器,領著游客從漩口中學遺址游起,走完神箭大道,拾階上到漁子溪村的遇難者公墓,公墓邊賣紀念光盤的和賣紙錢的攤子擺在一起。
當然,現在的這一切只能算作一種演練。
未來,未來的映秀將成為汶川地震遺址旅游及紀念中心;休閑旅游業、生態農業和觀光農業基地。而且,那些已經被推平的廢墟上將長出一個“防震減災建筑技術博物館”來。
似乎可以想見未來這座貫通臥龍、九寨溝等風景區的小鎮之繁忙,包括導游,包括老馬這樣的生意人。況且,它本身也成了一個景區。
畢竟通往這里太方便了。我們早晨7點多驅車從成都出發,不到兩個小時就到了這里,一年前我們走過的沿著紫坪埔水庫壩底開出的崎嶇的生命線,已變成了江畔,新修的柏油路從數百米以上的山腰穿過。
據說,將來還要快。都汶高速通車后,從都江堰到這里也只要20分鐘。
對于未來,老馬是樂觀的。他剛花了1000多塊錢把拖拉機修好,“工地上肯定找得到活干”。
午飯時分,他的飯館生意還算不錯,幾張桌子都客滿了。老馬的老婆忙不過來,我們的攝影記者只好親自下廚,燒了一盤黃瓜雞蛋、一盤豆腐和一盆菜湯。飯錢是38元。但是,“菜還是有些貴,一天頂多賺個100來塊。”老馬絮叨著。
老馬的老婆不住地說“謝謝”,“謝謝你們的照應”,這讓他們心里很溫暖。
其實,在映秀,最令人溫暖的事情,是偶爾看到板房對面的醫院里進進出出挺著大肚子的婦女。因為她們,真正孕育著這個震中小鎮的未來。(張顯峰 韓義雷)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