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時間以來,人們對一些專家的敬仰之情漸漸減弱,也記不清有多少專家意見被民眾質疑,并最終被證明他們的確是在信口開河。
5月19日《深圳晚報》報道,日前,國家安監總局在其網站上發布“對近期安全生產工作的建議”,該建議證實了吉林康乃爾化學工業有限公司發生泄漏,吉林化纖集團千余工人中毒并非之前所說的心理作用。
吉林化纖集團職工中毒事件之所以引發了輿論的持續關注,那份被多方質疑的專家組的調查意見可謂推波助瀾。這份認為此次事件“可以排除化學物質的毒性所致,主要與心因性因素(俗稱心病)有關”的結論,最終被事實搧了一個大耳光。
在人們的印象中,現在一些專家忙得很,每每有重大公共事件發生,總能見到他們的身影。但是,一段時間以來,人們對一些專家的敬仰之情漸漸減弱,也記不清有多少專家意見被民眾質疑,并最終被證明他們的確是在信口開河。吉林化纖集團職工中毒事件發生后,工人們就懷疑,他們的種種不良反應與一道之隔的康乃爾化學工業有限公司排放的有毒氣體有關。但由七名醫學專家組成的專家組,經過實地檢測后言之鑿鑿:那是你們的心病啊!
說實在的,這個結論讓我們茅塞頓開,原來,人們之所以對一些專家產生信任危機,只是因為他們的公信力已成為我們的心病,開始讓我們郁郁寡歡。前不久有報道披露:與演藝界明星類似,在邀請方——中介機構——經濟學家之間,已形成了一個相對完整的產業鏈條,而頻繁走穴已成為一些經濟學家的“主業”,他們的出場費也在三年內漲了10倍,這更讓人們懷疑:在錢堆里打滾的專家,能以民生為本嗎?
那么,現在該如何重樹專家的公信力呢?筆者認為,對一些趨炎附勢、公德淪喪的專家,建立公開問責直至退出相關專家組的制度,已迫在眉睫。有關部門不妨從吉林化纖千余工人中毒事件的專家組“開刀”,首先責令他們公開向有關當事人和公眾道歉,并徹查其中有多少非正常因素,該如何處理毫不留情,并形成相關的制度,讓民眾的心病能最大限度地減輕。(吳杭民)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