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鑒定中毒者為“心因性疾病”,最大的原因可能在于專家組調查的時間與事故發(fā)生的時間有了很大的滯后。就已有的信息看,所有“不良反應”者都是“心因性疾病”,這個結論被質疑是有一定道理的。
從4月23日起,吉林化纖廠近千人出現(xiàn)頭暈惡心等“中毒”癥狀,與該廠鄰近的生產(chǎn)苯胺的康乃爾化工廠被疑為禍因。但直到20天后,此事才被媒體披露。隨后,衛(wèi)生部專家組意見認為是“心因性疾病”。不過,這一結論讓“中毒”者難以接受。(5月21日《新京報》)
結論受質疑因不合常理
為什么“中毒者”懷疑專家的“心因性疾病”的結論呢?首先在于“中毒者”事前都曾聞到了一股怪味,并懷疑是隔壁的康乃爾化工廠排毒。康乃爾是今年4月初才投產(chǎn)的大型苯項目化工廠,生產(chǎn)苯胺,在生產(chǎn)苯胺的過程中有一個環(huán)節(jié)會產(chǎn)生一氧化碳。正是一氧化碳被懷疑為肇事元兇。
作為事實根據(jù)的是吉林市環(huán)保局的監(jiān)測。從4月27日開始,吉林市環(huán)保局對化纖廠每3小時監(jiān)測一次空氣。只有4月27日18點30分出現(xiàn)過一次瞬時值一氧化碳24.5毫克/立方米(一氧化碳達到12.5毫克/立方米可引起人慢性中毒),其余時間均在國家允許范圍內。但是,吉林市環(huán)保局提供的另一組監(jiān)測數(shù)據(jù)則讓人吃驚:5月1日21時54分至5月2日2時20分,一氧化碳小時均值分別為:13.5毫克/立方米、16.8毫克/立方米、17.9毫克/立方米、18.8毫克/立方米、8.4毫克/立方米,瞬時最高監(jiān)測濃度為45.5毫克/立方米。
一氧化碳在12.5毫克/立方米時可引起人慢性中毒;在37.5毫克/立方米時人在4至6小時內中毒;125毫克/立方米時人立即頭痛、惡心;在150毫克/立方米時人在1小時內中毒;12500毫克/立方米時人立即死亡?梢钥闯,吉林市環(huán)保局提供的5月1日至2日的6個監(jiān)測數(shù)據(jù)中,有5個超過了引起人慢性中毒的標準,還有一個可讓人在4至6小時內中毒(45.5毫克/立方米)。所以,中毒者聞到了怪味并非是心理反應,而是有實實在在的物質和生理基礎。
專家組成員、北京大學第三醫(yī)院職業(yè)病研究中心主任趙金垣稱,化纖廠職工“頭疼”、“惡心”等癥狀,都屬一般性癥狀,無法給診斷提供可靠線索。很多人說聞到味道,但每個人聞到的不一樣,有的說是淡淡香味,有的說是辣味,有的說是怪味。這讓專家組困惑。而且環(huán)境監(jiān)測毒物濃度很低,而所有病人都是主訴癥狀重,幾乎查不到問題。
問題核心在于調查滯后
但是,為何專家鑒定中毒者為“心因性疾病”(心理作用引發(fā)的心理疾病)呢?最大的原因可能在于專家組調查的時間與事故發(fā)生的時間有了很大的滯后。5月10日,衛(wèi)生部專家與吉林省、吉林市專家組成專家組,到5月14日下午得出“心因性疾病”的意見。
4月23日,吉林化纖廠開始有人出現(xiàn)不良反應。頭暈、頭痛、惡心、嘔吐、無力,甚至有人倒地抽搐,類似醫(yī)學上一氧化碳中毒的癥狀。但是,專家組是于5月10日組建并進行調查的,即使以5月9日暈倒的一名患者李雯(化名)為例,檢測患者體內的物質也延后了一兩天,要查出體內的毒物也很困難了。
以一氧化碳中毒為例。一氧化碳中毒主要是因為一氧化碳進入血液中與血紅蛋白結合,使得碳氧血紅蛋白增加,氧合血紅蛋白減少,造成低氧血癥。但是,明確的診斷需要及時查出血中碳氧血紅蛋白的含量,以及環(huán)境中一氧化碳的排放量。隨著時間的推移,一氧化碳是可以清除的。吸入新鮮空氣時一氧化碳由碳氧血紅蛋白中釋放出來需要4到5小時(一氧化碳的半排出期為128~409分鐘,平均為320分鐘),吸入純氧時可縮短至30到40分鐘,吸入3個大氣壓的純氧可縮短至20分鐘。這也是一氧化碳中毒用高壓氧搶救的理論根據(jù)。在延遲了較長時間并且對中毒者進行治療后再對其檢測,中毒者體內當然查不到毒物,如碳氧血紅蛋白、氰化物等。但此時的查不出毒物不等于中毒當時查不出毒物。
就已有的信息看,所有“不良反應”者都是“心因性疾病”,這個結論被質疑是有一定道理的;期待相關專家組考慮到檢測時時空發(fā)生的變化,用科學的理論來解答民眾的質疑。
□張?zhí)锟?學者)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