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計署20日發布了2009年第4號審計結果公告,向社會公布了河南、甘肅、山西等10省區市財政支農資金管理使用情況審計調查結果。審計調查發現,財政支農資金分配、使用和管理不夠規范的問題普遍存在,10省區市財政和有關主管部門違規使用資金26.93億元,其中用于建房買車5837.4萬元;不規范管理資金45.75億元;配套資金不到位65.97億元。(5月21日《西安晚報》)
也許有人會說,僅從數字大小的層面看,5837.4萬支農款被用于建房買車,似乎并不算“多”,但加上違規使用、不規范管理、配套資金不到位、決策失誤等多項數額,財政支農資金的不規范分配、使用和管理,足夠讓我們觸目驚心。
由審計署審計10省區市財政支農資金管理使用情況,公眾最容易想到的,還是4萬億投資。5月21日,發改委在其網站上公布了4萬億投資投向構成、投資資金來源、中央投資項目三大保障體系,以及項目建設進展情況。審視發改委此次公布的信息,我們不難發現,透過這些看上去似乎很明晰、實質上還是顯得籠統的數據,公眾依然難以找到進行深入、有效監督的“著力點”。而從中央投資項目三大保障體系中的監管保障體系中,我們發現,公眾能夠介入和參與的監督,似乎只有“全過程監督檢查”這一途徑。
檢視之下,公眾難免會發出疑問:發改委此次公布的4萬億投向構成及中央投資項目進展,是對上海律師嚴義明的回應嗎?早在幾個月前,嚴義明便要求相關方面對4萬億經濟計劃進展及資金使用情況公開——如果此次公布算是回應,未免簡單了些。如果此次公布算是回應,相關方面在強調專項審計、24個檢查組和專項稽查的內部監督的同時,為何沒有考慮將公眾監督納入到監管保障體系的程序設計中?
面對公眾要求公布4萬億經濟計劃進展及資金使用情況的吁求,此前相關方面以條件不成熟等理由回絕。在筆者看來,如此舉動顯然既不明智又不負責任。原因很簡單,早在今年3月,國家發改委副主任穆虹接受采訪時便稱,由于政府預算和基建項目是按年度安排的,2010年年度的投資安排尚未確定,因此無法公開。分析之下發現,即便公眾對當前階段已經確定的“部分”4萬億投資,尚不能進行深入、系統、有效的監督,但相關方面可以通過循序漸進的方式,先讓公眾進行監督,相關方面也可以逐漸熟悉這種全程信息公開的模式。
退一步說,即便公眾依然難以對2010年年度的投資安排進行有效監督,那么,在4萬億之外,比如在對財政支農資金的分配、使用和管理方面,利用信息公開、引入公眾監督的方式,強化人大審批、審計監督的系統監督,價值同樣難以估量。原因很簡單,如果對4萬億進行的公眾監督嘗試,能成為完善信息公開機制全面落實的契機,那么,包括對財政支農資金的分配、使用和管理進行公眾監督,相關方面還有回絕的理由嗎?以此觀之,支農款被挪用是對加強4萬億公眾監督的再提醒,還有待相關方面及時慎重關注。(李記)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