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圍之路
尋求生態補償,不只是向國家表達訴求,也是和周邊兄弟縣市協調溝通的艱難過程,現在神農架剛剛開始踏上這條路。
比如當地政府正在努力加入丹江口庫區的整體規劃中去。丹江口市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最南端取水口,事實上都在神農架。
“我們上游如果得不到很好的保護,丹江口庫區的水就不行,還怎么南水北調呢?”向長友說,光靠林區自己的財力,是很乏力的,必須有國家主導的財政轉移支付,也就是一種生態補償。
4月7日,神農架已經將書面申請上報給湖北省發改委,并擇日上報國家發改委。如果成功,這將對神農架的經濟發展起到大幫助。
錢元坤在一份給湖北省委的匯報材料中寫道,要搶抓建設鄂西生態文化旅游圈的機遇,大力建設“旅農林”生態經濟產業鏈和“礦電化”循環經濟產業鏈。
如今,單一公路交通已經嚴重制約神農架地方經濟的發展。
“去年11月12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正式同意建設神農架機場。這應該是神農架的另一個機遇。”錢元坤說。
不管是機場、公路還是鐵路,都遠離自然保護區,項目都將經過嚴格的環境影響評價,確保不對神農架整個原始生態構成威脅,將環境影響降到可以控制的最低限度。
神農架的開發建設始終處于保護與發展的權衡與博弈之中。他將其比喻為:在刀尖上跳舞。“近年的努力,我們探索了一條在保護的前提下,大力發展以生態旅游為主導的‘旅農林’生態產業的路子。”
繼2007年12月24日,國家發改委于2008年3月17日確定了國家首批資源枯竭城市,共有12個城市被列入。向長友說,雖然神農架不在此列,但情況頗為相似。那些資源枯竭城市都獲得了國家的大量財政補貼,經濟補償,神農架也應該得到相似的來自國家的轉移支付補償。
2008年,陳偉的工資由2000年的487元漲了672元。這又算是一樁好事。
但還遠遠不夠。陳偉這樣的護林員和住在山林里的村民,都在想著法子搞副業,賺錢,貼補家用。2004年,陳偉開始養豬。一開始,他只養了三四頭豬,一頭豬毛利有2000多。
但到了現在,重點防火期還沒有過去,陳偉還不能專心養豬。
雖然護林牽扯了很多的精力,但他并不打算和林場徹底脫鉤,坐在火爐前,他撓著頭說,工資再少,也是固定發的,有保障,另外再做點副業,日子就松動些。
“山里人對于未來的要求不高”。他說。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