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案后的王申很快交代了自己伙同杜新風通過違規操作將徐州儲運公司列為被拆遷補償對象,并通過多標、多測面積、偽造公章等手段制造“陰陽合同”,套取拆遷補償款,他個人實得6萬元的犯罪事實。但王申萬萬沒有想到,杜新風除了分得“多標多算”的錢以外,還克扣了徐州儲運公司的全部補償款,雖然這筆錢不應該全部補償給徐州儲運公司。
那么,杜新風又是何許人也?杜新風,原系徐州市鼓樓區建設局副局長,因工作關系,他和王申經常在一起開會、吃飯。此次聯手作案,杜新風也是受徐州儲運公司負責人之托。目前,杜新風已被鼓樓區法院以貪污罪、受賄罪、詐騙罪一審判處有期徒刑十五年,其中詐騙罪的認定就是因為這份“陰陽合同”。
徐州儲運公司補償案讓王申初試牛刀告捷,這曾讓王申心驚肉跳,但很快被一本萬利和買到心愛“蘭花”的欣喜淹沒。
此后不久,當不符合補償對象政策的老同學張慶明找到他時,王申如法炮制,多標、多算,騙取補償款21萬余元,老同學把其中的8.4萬元給了他。
2008年3月,徐州市響山路路南擴路工程接近尾聲,但拆遷補償專款賬戶上還有100余萬元結余。王申再也按捺不住了,他伙同徐州市城市建設重點工程指揮部原工作人員張吉亮利用李曉君等5人的身份證、假房產證及假拆遷補償協議,玩“空手套白狼”,在短短4個月內瘋狂套取補償款109萬余元,王申、張吉亮分別分得55萬元和54萬元。
◎檢察官建議
對重點崗位進行權力分解
隨著城市房屋拆遷的規模和數量相繼擴大,關于拆遷方面的投訴也越來越多,拆遷問題已成為一個敏感的社會問題。尤其是拆遷安置過程中的中飽私囊問題和騙領拆遷安置補償款現象時有發生。其發案大都在拆除工程發包環節和拆遷安置面積測算、補償標準確定、拆遷補償協議簽訂、補償款領取等環節,作案手段與方法大都是利用部門間、機構間監督審核乏力,收受拆除工程承包人賄賂,或者模仿被拆遷人的筆跡,偽造虛假拆遷協議、領款收據,并以增加產權終結補償金額的手段,冒領拆遷安置補償款予以侵吞。這在很多的案件中都出現驚人的雷同,無論是楊永安的“地段鬮”,還是王申的“陰陽合同”。
作為查處楊永安、王申等拆遷腐敗案的主帥,云龍區檢察院檢察長韓衛東認為,拆遷領域的職務犯罪手段較之普通職務侵占、詐騙案件,沒有什么高明之處,甚至顯得很低劣,但是它的涉案金額卻是普通職務侵占、詐騙案件所不能及的。究其原因,監督管理不力無疑是拆遷腐敗的一大原因,尤其是一些重點崗位權力過分集中。為此,他建議:
一方面,政府應健全拆遷安置管理制度,建立完備的補償標準、程序和拆遷安置辦法。在拆遷安置工作中應全面推行公開、公示制度,公示《房屋拆遷許可證》、《房屋拆遷公告》以及拆遷法規規章、安置方案以及工作人員執業證等。拆遷工作中嚴格控制拆遷空白協議并編號排序。工程完畢要按編號將每份協議交拆遷辦以及房管部門審核備案,建立拆遷檔案。對直接決定補償款數額及項目金額的現場測驗工作,必須由兩人以上共同操作,嚴格審核環節,誰簽名誰負責。為了防止拆遷和付款一體化產生暗箱操作,拆遷應與支付補償款分開。拆遷工作人員不得代領補償款,必要時可將支付工作交由當地財政支付中心履行。
另一方面,政府應注重拆遷重點崗位權力分解,主要管理人員和重點崗位人員應建立個人廉政檔案。面積測量、款項分發等工作環節要分人負責。同時,應成立專門的稽查小組,加強對拆遷補償費兌現的跟蹤監督管理,并在拆遷工程工地設立舉報箱,受理投訴舉報。房管部門還要建立預警機制,有違紀違法記錄的人員要清除出拆遷市場,以遏制和減少拆遷腐敗。
◎后記
一案引發全市整治行動
2008年9月,徐州市云龍區檢察院幾乎是同時接到兩封反映王申和楊永安有重大經濟問題的舉報信,內容具體詳細,檢察長韓衛東決定立案偵查。
在查清二人的部分犯罪事實后,該院迅速將兩案情況向徐州市檢察院匯報。徐州市檢察院向徐州市委、市政府相關部門作了反映。徐州市委副書記、市長曹新平希望檢察機關迅速嚴肅查處,并建議從制度和管理上找出漏洞,從根本上杜絕拆遷領域腐敗發生。
根據曹新平的意見,徐州市檢察院充分發揮偵查一體化機制的優勢,上下聯動,在全市范圍內開展了打擊城市建設拆遷領域職務犯罪專項活動,在當地引起不小的轟動。
在專項活動中,云龍區檢察院充分整合內部資源,迅速將上述案件一舉偵破,案值達200余萬元,率先打開了專項活動的局面。隨后,該院結合上述案件,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形成了《拆遷市場調查報告》,詳細分析了拆遷領域職務犯罪發案部門、發案環節、作案手段、方法特點和成因,提出了具體詳實的預防拆遷領域腐敗的對策和措施。對此,云龍區委、區政府給予了充分肯定,并召開專題討論會和警示教育會,進一步促成了相關部門完善機制、加強管理、堵塞漏洞。徐州市建設局還制定了《徐州市市區城市房屋建筑拆除工程施工招標投標辦法(試行)》和《徐州市市區房屋建筑拆遷安置招標投標辦法》。
目前,徐州市云龍區城建指揮部經歷大整頓之后,各項規章制度健全,運行順暢,正以嶄新的面貌逐步走出腐敗案的陰影。(本報特約記者唐穎 通訊員李春麗 李堅 馮琦)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