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溫環境下工作的人,大多從事體力勞動,而相比之下,體力勞動者是并不稀缺的資源,短時間內暫時還無法通過供需關系,來糾正用人單位對其自身權益的不尊重。
6月25日《鄭州晚報》報道,連續兩天,鄭州市最高氣溫超過38℃,24日更是超過了40℃。如此高溫酷暑,仍有部分建筑工地讓工人戶外高溫作業,環衛工人也不畏酷暑堅守崗位。但是,記者走訪多處調查發現,建筑工人從來沒人給他們提過高溫補助。而環衛工人則表示,他們“工資一個月750元,其他的什么也沒有了,更沒有聽說過高溫補助”。
問題在哪里?是國家對高溫作業工人關注不夠?當然不是。國家四部委早在2007年就下發了文件,明確要求對高溫作業的工人發放高溫補貼。看來,不是沒有法規可依,而是一些地方的政府主管部門沒有切實履行監督職責,而用人單位呢,則出于經濟利益考慮,把高溫補貼給打折扣乃至生吞活剝了。
用人單位之所以敢這樣做,無非是因為高溫環境下工作的人,大多從事體力勞動,而相比之下,體力勞動者是并不稀缺的資源,短時間內體力勞動者暫時還無法通過供需關系,來糾正用人單位對其自身權益的不尊重。在這種情況下,我們的主管部門理應勇挑監督重擔,迫使用人單位依法辦事。當然,對于這種要求,一些地方主管部門卻說:監督熱線擺在那里,建筑工人不投訴不舉報,這怨不得我們——面對記者的采訪,鄭州市勞動監察大隊就是這么回應的。
這么說,問題全在勞動者,是他們太憨太不懂得維護自身權益?難道這就是勞動者不投訴不舉報的原因嗎?顯然不是。實際情況是,跟用人單位比,建筑工人處于弱勢一方,他們可能整天擔心工資都領不到,哪還敢跟用人單位較高溫補貼這個真兒?現實是殘酷的,也許今天較真兒,明天就得背起包裹走人了。在這種情況下,把不投訴不舉報的責任全推在勞動者頭上,也太殘忍了。
既然法律法規作出了明確規定,監管部門就應該不折不扣執行,要主動對勞動者進行“權利救濟”。筆者甚至以為,國家可以出臺一些救濟勞動者權利的新措施,比如,讓建筑企業將一定比例的保證金交由監管部門托管(資金產生的利息歸企業所有),一旦企業今后出現諸如不發高溫補貼乃至工資的現象時,監管部門可用這筆托管的保證金補償工人的損失。總之,辦法是人想出來的,只要“開動腦筋”,就能解決一切難題,包括避免高溫補貼淪為空話的難題。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