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瑞金去年11月推出“陪訪制”,要求村級、鄉鎮干部陪訪民上訪,試圖以此降低上訪數量(6月26日《新京報》)。
從邏輯上講,只有切實為上訪群眾解決了問題,才能有效降低群眾上訪的數量。實際上,除了要求措施溫和一些、手法文明一些外,陪訪與“控訪”、“截訪”并無本質的區別,兩者的界限從一開始就十分模糊。陪訪稍稍往前跨出一小步,往往就變成了“控訪”、“截訪”。難怪大多數訪民對試圖陪訪的干部不信任,要繞開他們而自行上訪。
更要緊的問題是,干部陪訪不但于法無據,而且有可能涉嫌違法。2005年5月1日起施行的新《信訪條例》,強化了對信訪人合法權益的保障,明確了侵害信訪人權益的機關和個人應承擔的法律責任。通觀《條例》全文,關于政府部門及工作人員可以“接觸”信訪人的規定僅有兩條。第十條規定:“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工作部門負責人或者其指定的人員,可以就信訪人反映突出的問題到信訪人居住地與信訪人面談溝通。”請注意是“信訪人居住地”。第四十七條規定:“違反本條例第十八條、第二十條規定的,有關國家機關工作人員應當對信訪人進行勸阻、批評或者教育。”這里的“勸阻”正是“陪訪”的一種形式,但是,前提是上訪人違反法律法規。
可見,《信訪條例》并沒有賦予基層干部“控訪”、“截訪”的權力,法律也沒有賦予干部陪訪的權力。對于一些地方組織的陪訪活動,不但要看到在加大行政成本、“敷衍”信訪工作方面的危害,還應當明確其可能涉嫌違法的性質。(潘洪其)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