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日,吳伯雄率領中國國民黨大陸訪問團晉謁南京中山陵,參加孫中山先生奉安南京中山陵80周年紀念活動。 中新社發 吳俊yz 攝
中新社南京六月二十八日電 題: 兩岸圣地中山陵 “國軍”“共軍”同護衛
中新社記者 陳光明
今年八十歲的劉維才,被稱作是最熟悉中山陵的人。六十一年前的秋天,十九歲的劉維才來到當時的首都南京,當上了“國父”陵園管理委員會拱衛處的一等衛士。
劉維才怎么也沒想到,他的這一當,就成了中山陵的“終身衛士”。雖然六十年過去了,中國經歷了很多重大的政治轉折,但他始終伴隨著中山陵。
一九四九年初,國民黨當局的高官開始紛紛往臺灣撤退,孫中山的兒子孫科是當時的“行政院”院長,他在離開大陸前卻動員衛士們繼續留守在中山陵,理由是,“毛澤東、周恩來對孫總理是很尊敬的,不會為難你們的。”
此言非虛。四月二十四日凌晨,進入南京后的解放軍發現,中山陵陵園內還留存有一支國民黨的部隊。隨后他們得到的命令是:國民黨中山陵拱衛隊換上解放軍服裝,改編為二連,解放軍派來駐守的則為一連,共同擔負保護中山陵的重任。劉維才也因此變成了一名解放軍衛士。
中國共產黨的領袖們正如孫科所說,對孫中山都非常崇敬。中山陵的《博愛畫廊》展出的歷史照片表明,中國共產黨的幾代領導人都來過中山陵謁陵。一九五三年二月二十三日,毛澤東到中山陵謁陵。一九四六年五月,周恩來到南京參加國共和談時前來中山陵謁陵,還給中山陵的衛士留下四十萬元錢。鄧小平分別于一九七五年四月和一九八五年二月兩次來中山陵謁陵。江澤民一九七三年四月陪同外國友人來中山陵,胡錦濤也于一九九六年十一月來到中山陵。
因此不難理解,中山陵在現代中國發生翻天覆地變化時,為什么始終安然屹立在紫金山上。而中山陵園經過南京市投入四十多億元修繕后,范圍還有了新的拓展,環境更加優美。
六十年后,當現任中國國民黨主席的吳伯雄從臺灣前來謁陵時,他對中共南京市委書記朱善璐說:你們管理中山陵做得很好,就是我們來管,也不見得比你們做得好。
朱善璐則笑答:我們維護好中山陵,就是對民族的貢獻。
五年前,時任中國國民黨主席的連戰來到這里。他是在兩岸分隔五十六年后,首次親臨中山陵謁陵的中國國民黨主席。
此后,從臺灣來的中國國民黨、親民黨、新黨代表團就絡繹不絕。一年前,吳伯雄在中山陵的廣場上稟告孫總理,中國國民黨在臺灣已重新執政。月初他率領的國民黨參訪團再次拜謁中山陵,以紀念孫中山奉安南京八十周年。
中國國民黨在中山陵的拜謁活動,通過電視轉播,給當代人以很深的印象。而據中山陵老人們的記憶,規模最大的當屬一九五六年十一月十二日舉行的紀念孫中山誕辰九十周年的謁陵活動。中央謁陵代表團團長朱德、副團長李濟深率團員們和各國外賓一起步行走上三百多級的花崗石臺階,站在中山陵祭堂獻花行禮。中山陵的孫中山石像前放置著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等中共領導人送的花圈。謁陵活動后還舉行了萬人大合唱活動,是一九二九年孫中山奉安南京以來,中山陵前舉行過的最盛大隆重的謁陵。
中山先生是今天我們兩岸大家共同尊崇的前輩。在大陸,他也被尊稱為革命的先行者。讓我們大家一起追隨革命先行者的腳步,共同來努力,奮發圖強,讓我們能夠在二十一世紀真正地做一個揚眉吐氣的中華民族。
——連戰在中山陵博愛廣場上演講中說的這段話,一直是近年來中山陵舉行的各種謁陵活動的共同主題。
八十歲的劉維才是這些兩岸交往和謁陵活動的歷史見證人,也是國共共同維護中山陵的見證人,近年來成了當地媒體上的“新聞人物”。
所有這一切都印證了,對于孫中山的崇敬和懷念,過去是,現在是,今后仍然是把中國大陸和臺灣聯系在一起的強大精神紐帶。
中共南京市委書記朱善璐對來訪的國民黨訪問團說:南京因為有了中山陵,在兩岸的和平交流活動中,有著特殊的地位。南京為此能對兩岸的交流與發展做出更多貢獻,我們感到很光榮,很自豪。
中山陵,已經成為兩岸中國人進行精神和思想交流的圣地。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