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為何不幸福
本刊記者 李文
“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既定印象中,老年人百煉成鋼、豁達知命,已沒有什么看不開的,應是最為幸福的一個群體。然而,據中國老齡科學研究中心的統計,城市老年人中感覺幸福和比較幸福的只占56.9%,農村老年人的這個比例僅為33.1%。我國55歲以上的老年人每年自殺人數超過10萬,成為我國自殺率最高的一個群體。在物質和醫療水平不斷提高的今天,為什么很多老人感覺不幸福?
老人再婚阻力重重
張大爺今年62歲,有一套140平方米的大房子,生活寬裕,還有一筆不小的存款。10年前,老伴過世。張大爺雖然兒女雙全,卻很難得到兒女的照應。張大爺決定找位保姆照顧飲食起居。“我把這個想法告訴了孩子們,因為這能減少他們的負擔,他們都贊成。”
通過熟人介紹,張大爺找到了50多歲的王女士。王女士是位持家能手,不僅家務活做得好,還有文化,能陪張大爺聊天。她丈夫6年前因為癌癥過世,只剩下她和兒子過活。張大爺和王女士日久生情。
“這么大把年紀,還能碰到合適的人不容易,所以我們決定結婚。”雖然難以開口,張大爺還是決定把這個消息告訴子女,希望得到他們的同意。張大爺沒想到,他不僅沒得到子女的祝福,還激起了家里的軒然大波。
張大爺不明白孩子們為什么有這么強烈的反應,是覺得老年人結婚丟人嗎?張大爺一直做孩子們的工作,可孩子卻丟給他一句話:“想結婚,先分財產。”張大爺明白了,原來子女們顧忌的是自己再婚后他們少分了遺產。按照法律規定,夫妻雙方共同擁有財產,張大爺過世后,肯定要把部分遺產留給王女士。
張大爺雖然生氣,卻沒有辦法。由于心情不暢,又無處訴說,就得了偏癱。經過治療,雖能行走了,還是不方便。子女們同意王女士留下來照顧張大爺,卻依然不允許他們結婚。
中國老齡事業發展基金會會長李寶庫說,張大爺并不是特例,很多子女都會干涉老人的婚姻。“一是因為觀念陳舊,認為老年人結婚是為老不尊。二是像張大爺這樣,子女們怕少分了遺產。”
空巢老人情感孤寂
在北京石景山區的一個小區里,王大娘已經坐了兩個小時。王大娘說,一個人待在家里悶,所以經常來這里,有時遇到相熟的人,就聊兩句,更多的時候,就是看著院里的小孩子玩耍打發時間。
2005年老伴去世后,王大娘就開始了一個人的生活。“孩子在外地工作,我在那里住不習慣。再說他們各有各的事情,哪有時間照顧我?”
隨著家庭小型化的發展趨勢,以及子女異地工作的增多,像王大娘一樣的空巢老人越來越多。江蘇省民政廳統計數據顯示:該省2008年底老年人口已達1218萬人,其中城市里的空巢老人占53%以上,農村空巢老人也超過40%。
“空巢老人普遍有一種孤獨感,同時又伴有思念、自憐和無助等復雜的情感,大都心情抑郁、惆悵孤寂、行為退縮。”清華大學胡鞍鋼教授指出。其實,許多空巢老人在物質上并不匱乏,但他們希望兒女“常回家看看”的愿望卻難以如愿。
我國絕大多數老人都在家養老,只有很少人選擇養老院。“既然選擇了家庭養老,老人們最希望得到親情。”李寶庫說,“老年人最希望得到孩子的愛,如果得不到,受到的傷害會很大。這種希望越大失望越大的打擊使許多老人患病,更有甚者,選擇自殺。”
老年婚姻更需要經營
蔣阿姨曾經左右兩難,已經50多歲,是選擇繼續和丈夫生活還是選擇離婚。
蔣阿姨家的經濟條件不好,她已經退休,丈夫是臨時工,工作不穩定。他們有個兒子,大學在讀。由于生活的壓力,蔣阿姨會有意無意地抱怨丈夫沒本事賺錢。
丈夫也開始了酗酒,喝醉后還會打罵蔣阿姨。蔣阿姨想到自殺,但考慮到還在上學的孩子,就放棄了這個念頭。一次偶然的機會,她看到了老年人心理危機免費救助熱線的廣告,很忐忑地撥打了電話。
給她提供咨詢的是熱線的創建人徐坤,她是首都經貿大學的教授。她和她的團隊救助了多名想要自殺的老人。徐坤說,婚姻對老年人幸福感的影響很大。“我們常說少年夫妻老來伴,有伴老人的自殺率比獨身老人少得多。隨著年齡的增大,導致很多老人常常有致死感相隨。如果自己一個人住,回家后連一個喘氣兒的都沒有,就更加重了這種感受。所以,一定要珍惜老來伴。”
然而,很多老年人雖然一起過了幾十年,還是沒有學會經營婚姻。“婚姻中應該多發現對方的優點,多留意對方給自己的關懷,蔣阿姨的婚姻就是通過這樣的引導,慢慢變得好起來的。”徐坤說,婚姻總會有摩擦,總會有打打鬧鬧,但智慧的夫妻應該想辦法去磨合。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