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電影
在電視還不普及,中國電視傳媒業也很不發達的五六十年代,視聽娛樂的主要節目,就是看電影。所以每當放映電影的時候,來看的人還是不少的,通常是住在西樓附近的人家和在西樓工作的干部。臨開映前,在門廳買票入場,不論什么片子,放一部還是兩部,都是兩毛錢一張票。
放映廳是木質地板地,只是在沙發前,鋪有地毯。多數男孩子看電影,從不老實地坐后面的椅子。覺得坐后面看效果不好,前面的大沙發都知道是為誰擺設的,即使沒有首長來,也不會去坐。所以,孩子們通常都趴在沙發前的地毯上看。
沙發前的這塊地毯,是孩子們平等相處的見證。不論是誰家的孩子,只要想在這前面看電影,就都在這塊地毯上打滾。劉少奇的孩子。朱德的孫子,李富春的外孫子,無不如此。放映蘇聯電影《攻克柏林》那晚,因片子比較長,電影結束時,地毯上一片睡著了的孩子。
有一次,筆者和一些孩子都趴在地毯上,正等待電影開演時,王光美來了。她見我們趴在地毯上,就說這樣看對眼睛不好,招呼我們坐在沙發上看。那是筆者第一次見王光美,還不認識她,知道她是誰,是后來在新聞紀錄片時,看到她和劉少奇在一起。那次,我們終究沒有坐沙發,但心里覺得這位阿姨等待小孩真好。
時間長了,我們知道在此看電影次數稍多的,有劉少奇一家、朱老總一家、董老一家、鄧小平一家、李富春和蔡暢。和在春耦齋一樣,楊尚昆此時成了西樓電影院的常客。
田家英的女兒曾立和曾自說:“在西樓看電影老碰到楊尚昆,一碰到他,他就拍著沙發對我們說:‘快去叫你們的爸爸來看電影,別一天到晚老寫啦。’”
但是,田家英非常不愛看電影,他進西樓電影院的次數屈指可數。偶爾去看時,他都是在后面的椅子上一靠。因為他是中央辦公廳副主任,電影院服務員看見他,就會請他到前面沙發上看。可他堅持不去,因為他是隨興致所至到那里去看一下,說不定看到哪兒不想看了,就走人。坐前面,一走動就會影響別人,所以他總是在后面隨便找哪兒一坐。
王稼祥夫婦,是到西樓電影院看電影次數最多的首長之一。他們夫婦給人印象深的是從來也不坐第一排沙發,而是坐第二排。再有就是孩子們,特別是女孩子們對朱仲麗的打扮印象深刻。
她總燙著發,略施粉黛,衣著也比較洋氣,也許是在外國做大使夫人要講究這一套的緣故吧。在中南海里平日像她這樣打扮的夫人不多,與康克清、任弼時夫人、董老夫人、張際春夫人、胡喬木夫人比,就顯出差別。“文化大革命”期間,紅衛兵特別丑化王光美,實際上王光美的樸素大方,在中南海里倒是很突出的。
并不是每個片子,都讓孩子們目不轉睛,全神貫注。如果不打仗,不抓特務,也不逗樂,男孩子們就該環顧左右而自尋其樂了。那時幾乎每個男孩子都自制有崩弓槍,對電影沒情緒的時候,就用崩弓槍制造情緒。
他們崩放映機射出的光柱,黑色的小點子在光柱間飛來飛去;或把畫面上的某個人當假想敵,一起射擊,于是在前排的人就會聽到銀幕發出噗噗的聲響;放映廳墻上邊有些排風通氣孔,百葉上積了一層灰塵,在紙彈彈擊下會像雪花一樣紛紛飄蕩。
偶爾他們也會惡作劇,向觀眾射擊。一次,劉少奇來晚了,他彎腰向前排的沙發摸的時候,有的孩子就向他射擊了。那是冬季,劉少奇穿著呢子大衣,紙彈打在身上他并沒有感覺。可警衛人員聽到了聲音,四下搜尋起來。劉源這才發現,被擊中的是自己的父親,連忙悄聲傳話:“別打啦,是我爸!”
“文化大革命”后,孩子們聚在一起,又憶及當年往事,說到此事后,不知是誰發感慨:“炮打劉少奇,是我們打的第一槍啊。比1966年可早多啦。”
在西樓電影院里,還發生過一些讓人忍俊不禁的事情。這里又要說到中南海里孩子重名的故事。田家英女兒曾立的小名叫小英;陳伯達的一個女兒,小名也叫小英;曾擔任過中央宣傳部常務副部長的張際春,也有一個女兒小名小英。
一次電影開映,因為孩子都沒有老老實實地和家長坐在一起,一位媽媽找不到自己的女兒,“小英”“小英”地喊了起來。這下可好,三個小英不約而同地從地毯上爬了起來,齊聲答應:“哎!”把在場的人都給逗樂了。
然而,也有讓孩子們沮喪的時候,就是突然宣布放映內部電影。一些從東八所、南船塢跑來的孩子,要“跋涉”個十幾二十分鐘呢;還有那些平時住校,就盼著周末回家看電影的,一塊“內部電影,小孩勿入”的牌子,就把孩子們擋在了外邊。
每逢這種時候,孩子們總會不甘心地磨一陣,甚至取鬧一番,但多數情況下是沒有用處的。只好等電影開演了,賣票收票的管理人員進放映廳后,再悄悄來到門廳,把雙開門推開一條縫,扒在門縫那兒看一會兒。(摘自《紅墻童話:我家住在中南海》作家出版社出版)來源:《書摘》雜志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