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固始縣在2008年全縣選拔正科級干部和縣局級干部任用中,所“公開”選拔的鄉鎮長(正科級)干部中,大多是干部子女和縣里兩大房地產老板的親戚。固始縣委常委、組織部長周輝承認,最后公選出來的12名鄉鎮長,確實大都為官員之后。這位組織部長還說:“他們具備了當選的條件,難道官員之后就無權當選了么?”(《廣州日報》8月25日)
公眾質疑旗幟鮮明:怎么公選出來的鄉鎮長居然大都是官員子弟?而組織部長的回應也理直氣壯:官員子弟符合條件,難道就無權當選了么?這樣的爭執注定不會有一個明晰的結論。因為在固始縣公選鄉鎮長這件事情上,我們看到更多的是官意的自由表達,民意是那樣稀薄,以致于只能以憤激的方式表達不滿。
按照固始縣的解釋,此次公選分成3個步驟,第一步,在符合43周歲以下、任副科級2年以上等條件下自薦,最后自薦出270多人。第二步,經縣里處級、正科級干部以上還有老干部代表300多人投票,推出來60多人。第三步,經過數天考察,由縣委常委等官員50多人投票選出最后的鄉長12人。我們看到,第一步暫時還看不出什么,有資格進入大名單的人都是縣里的副科級以上干部,基本上是見者有份;關鍵在第二步、第三步,如果有所謂玄機的話,也在這兩個步驟中。300人的投票團都是些什么人?新、老領導。這樣的一個程序設計,從一開始就是在官員群體里邊打轉轉、繞圈圈兒。最后的當選人,不是官場中各種力量博弈的獲勝者,就是權貴們分肥游戲的獲益者,與“民意”無關。
我想,公眾并不是特別在意官員后代有沒有當選的權利。公眾在意的是官員之后即便當選,也應該遵循基本的程序,實現起碼的程序正義。換言之,固始縣即使特別想讓官員之后也能分享當選的權利,也應該設計出一套像點樣的程序,讓社會公眾有參與感、看得過去,覺得這事與自己很有關系。這樣,最后選舉出來的結果,才具有公信力而不是招致廣泛的質疑。
怎樣才能算是“像樣的程序”呢?既然號稱“公選”,想來應該有比較廣泛的代表性,或曰有公眾意志的參與。固始縣公選從頭至尾始終看不到民意的介入,都是在現任和離任官員之間“公選”,不用說是一般群眾的推選,就是縣里邊的普通干部也不能參與推選,這樣的“公選”顯然不具代表廣泛性,談不上民意參與。名單的出爐、當選人的圈定,更是小圈子的游戲,這樣的程序設計想不讓人猜測詬病都難。
可以參看一下另外一個“公選”。8月12日,湖北省2009年公選干部考試開始面試,與以往不同的是,這次面試首次啟用大眾評委,以增強群眾對公選干部的參與度和影響力。39位評委中,有9位是由領導干部或專家學者組成的專家評委,另外30人則是大眾評委,大眾評委打分將占面試總成績的20%。(《楚天都市報》8月13日)據披露,30名大眾評委中,10人是黨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10人是應試者報考單位的干部職工,10人是報考單位所服務的對象。大眾評委的參與,自然會使公選因為民意的介入而呈現生機和活力。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