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幾個月前還到處求人為自己手下的人找工作的“農民工司令”張全收“牛”起來了,整天是企業求他派人,而他卻“無兵可派”。
從去年年底珠三角的“民工慌”到現在的“民工荒”,是中國乃至世界經濟逐漸回暖的一個信號,更是長期積累下來的勞資矛盾等深層次問題的再次暴露。
9月5日,星期六,照例是東莞市各種人才招聘會集中舉辦的日子。位于長安鎮的匯安人力資源服務中心組織了一場大型現場招聘活動。早上8點,兩部分別能載20多人的電梯,開始把求職者源源不斷地送到招聘現場。當天,這家號稱“珠三角最大的制造業人力招聘基地”,吸引來480家企業進場招人,其中不乏富士康這樣的知名企業。僅就進場數量而言,已接近金融風暴前的8成。
幾個月前,這樣的場景在珠三角人力資源市場還是不敢想象的。“那時愁的是沒企業招人,特別是春節過后那陣子,一場招聘會通常只有百來家企業進場。”匯安人力資源服務中心市場策劃許獎告訴中國青年報記者。
然而,令人始料未及的是,現在企業招人的熱情有了,一回頭,卻發現沒人可招了,特別是生產線上的基層作業員,簡直成了各家企業搶手的香餑餑。
距離“匯安”不足500米遠的另一家人才市場“智通人才”也正經歷著同樣的困惑:雖然招聘崗位數量上來了,甚至深圳的一些企業也跑過來招人,但求職者的進場數始終明顯低于往年水平——到處都有工廠要人,可就是無人可派。
以電子、塑膠、五金模具聞名的東莞市長安鎮,戶籍人口只有3萬多,外來務工人員卻有100多萬,綜合經濟實力在東莞市32個鎮區中排名第一。在鎮上的幾個大型工業園區隨便走走就發現,幾乎所有開工的工廠都掛出了內容相同的條幅——大量招聘普工,男女不限,有的甚至在大門口直接擺出招聘的攤子,派專人守候,大有一個都不放過的意味,但廠外的馬路上卻很冷清,幾乎見不到求職者的蹤影。
如今,讓東莞乃至珠三角的企業老板們集體頭疼的是,即使提高了招人的工資待遇,還是找不到足夠的工人。
種種跡象表明,近兩個月來出現的珠三角“民工荒”正呈愈演愈烈的態勢。
訂單回升令企業措手不及
位于長安鎮霄邊工業區的新時電子廠,是當地一家知名的港資電子制造企業,主要為國外品牌電腦配套生產硬盤驅動器等零部件,產品全部出口。
“你看看我們門口的工裝箱,現在基本上又都用滿了。”談及企業眼下的生產狀況,東莞新時電子廠人力資源部經理王亮對中國青年報記者說。
在這家工廠的進門處兩側,整整齊齊地擺放著為員工上崗換裝準備的工裝箱,一共有3000個,當初的紅火由此可見一斑。然而,受金融風暴沖擊,春節前后,這個廠的訂單驟降70%,員工最少時只有900人。
“我們已經做了最壞的打算。”今年2月,記者在長安鎮采訪時,剛剛完成一批裁員,正在制訂企業節能計劃以期待渡過難關的王亮對工廠的前景毫無信心。那個時候,壓縮生產規模、降低人力成本、減少營運費用,幾乎是珠三角所有外向型企業共同采取的自救措施。
王亮沒想到的是,4月份以后,廠里的訂單突然多了起來,各個生產部門全向他要人,這讓擔任人力資源經理的他壓力劇增。接下來更令他意想不到的是,即使提高了工資待遇,仍然無法招到足夠多的一線工人。
迫于生產需要,此前只招女工的新時廠破天荒招了200個男工,甚至想到了提前“打點”手里有人的勞務中介。“能用的辦法都用了,可廠里到目前仍缺近300人,短缺的生產能力只能靠工人加班的方式來彌補。”
王亮告訴記者,生產狀況得以改善的原因有兩個:一是海外市場需求回暖,訂單增多;二是一些競爭對手在金融風暴中倒掉。
“現在的生產狀況基本上已經回到了去年10月的水平。”隨著效益的回升,王亮已經開始著手制訂今年的員工旅游計劃了。
唐韻敏供職的電子企業是為諾基亞等移動電話和個人電子產品提供金屬部件的配套企業,高峰時廠里曾有6000名員工。金融風暴襲來后,企業員工銳減至2500人,只有30%的生產線維持生產狀態,這種狀況是已在這家企業工作了八九年的唐韻敏從來沒有經歷過的。
然而,從7月底開始,工廠訂單的猛增讓擔任人事主管一職的唐韻敏措手不及。“在長安鎮,我們廠名氣大、待遇好,以往只要在門口掛出招聘廣告,一天招五六十人沒問題,現在一天下來也招不上10個人。”
為緩解人力緊缺的局面,唐韻敏把招工的年齡上限由原來的25歲放寬到40歲,基本工資加上技術津貼,職工月收入高時能達到3000元。
“就這樣還是招不到人,沒辦法,整個市場都沒人啊。”唐韻敏說,她甚至想到給金融風暴期間離職的員工打電話,希望他們能回來上班,但回來的寥寥無幾。
人到哪里去了
作為東莞市勞動局就業服務管理中心的主任,蕭欣欣一直關注著東莞企業用工情況的變化。從去年11月起,他委托市里幾家大型人力資源中介機構,每周上報一次有關市場變化的數據。
“今年一季度,市場求人倍率是0.75,也就是說,市場上有一個人但只能提供0.75個崗位,這差不多是近幾年來的最低水平了。”蕭欣欣告訴中國青年報記者,從今年4月開始,市場出現恢復性增長,1.13、1.27、1.38,數字一路上揚,到7、8月時,更是表現出強勁反彈,目前最新的數據是1.5,即企業需要1.5個職工,但市場只有1個勞動者供給。
隨著數據的變化,東莞“民工荒”的形勢驟然嚴峻起來。
作為政府的職能部門,幫助企業緩解勞動力不足的壓力,是蕭欣欣所在部門的職責。除了向對口省市發布用工信息外,8月29日,由一位副主任帶隊,東莞市勞動就業服務中心帶著40多家企業的5300個崗位前往人力資源輸出地——廣東省云浮市舉辦招聘會,為了讓招聘會達到預期效果,勞動就業服務中心還自掏腰包在當地電視臺播放廣告,并在下轄各鎮掛上招聘的條幅,甚至租好了大巴車,準備把招來的人直接拉回東莞。
結果卻讓他們大跌眼鏡,“轟轟烈烈”的招聘會上,進場總人數不足1000,招聘會當天有意乘大巴車去東莞的只有131人,第二天打電話落實時,這一人數降至42人,第三天開車時,最終隨車前往東莞的只有31人。
這種結果讓在勞動就業領域工作了20多年的蕭欣欣感慨不已,他回想起了當年鬧民工潮時的景象:“那時候,從莞城區到中堂鎮,107國道兩側蹲著的都是來東莞打工的人,領頭的聯系好后,租上一輛四輪車,一伙人‘突突突’地就奔工廠去了。”為了緩解就業壓力,當時他們甚至還要跑到火車站去勸阻不斷蜂擁而來的農民工。
可眼下,主動出去招人都招不來了。
感慨之余,蕭欣欣對這一輪的“民工荒”做了理性分析。他認為:其一,金融風暴肆虐時,東莞勞動力市場至少失去了60萬個工作崗位,近百萬人被迫離開東莞。一部分人回到家鄉,受惠于當地政府的就業創業政策而留在了家里;另一部分人則流向了長三角以及西部,還有北京、大連等地。
其二,雖然往年這個時候也是企業生產和用人的高峰期,但金融風暴導致的預期不明朗讓很多企業信心不足,無法、更不敢在年初就制訂好全年的用人計劃。因此,當訂單回升、生產任務驟增的時候,企業無法有計劃地及時補充人力,從事一線生產的基層工人更顯緊缺。
在蕭欣欣看來,求職群體的變化也是催生這一輪“民工荒”的一個原因。現在出來打工的人,70%以上是“80后”、“90后”,與上一代背著竹簍來打工不同,這一代是拎著拉桿箱進城的,除了工資福利外,他們對工作環境、發展前途有著比父輩更多的訴求,也不甘心只從事生產一線的辛苦工作。“當然,這是社會發展和進步使然,不是年輕人有什么錯。”他說。
有關部門的調查顯示,金融風暴發生后,農民工就業趨向也發生了明顯變化:一是輸入地由原來的以珠三角地區為主,轉變為珠三角、長三角、環渤海以及西部地區;二是吸納農民工就業較多的企業逐步由出口加工型向內銷型轉移;三是在輸出地政府的積極引導下,農民工由轉移就業向利用當地資源優勢就地創業轉變。
缺工狀況將持續多久
歷經半年多的“寒冬”,隨著外向型企業訂單增加而引發的這一輪珠三角“民工荒”,可否看做珠三角外向型經濟企穩復蘇的標志?
實際上,今年7月,廣東省的外貿出口走到了一個非常敏感的關頭。全省單月進出口貿易總值創出今年以來最小同比降幅14.9%,較5月的22.1%和6月的15%,呈現出持續收窄的趨勢。
雖然東莞市政府一位官員在評價近幾個月來經濟運行態勢時,用了“謹慎樂觀”這樣的字眼,但記者從東莞及深圳多家外向型企業了解到,自4月以來,訂單出現明顯增加的企業不在少數,這些企業分屬電子、模具、玩具等行業。與春節前后的慘淡經營相比,這些企業的生存狀況的確有了不小的改觀:久違的訂單回來了,閑置的生產線開動起來了,工人的加班時間也多起來了。種種跡象似乎表明,最艱難的時刻已經過去,不少珠三角的企業主也因此把“經濟回暖”掛在嘴邊。
但對高度依賴外源經濟和加工貿易這種特殊發展模式的東莞市而言,今年上半年,全市整體經濟恢復速度在全省21個地市中居末位,地區生產總值增長率只有0.6%,與全省7.1%的平均增長率差距明顯。
另據匯安人力資源服務中心對部分招聘企業的走訪調查,目前很多企業訂單增加的情況尚不穩定,眼下的訂單增加除受益于傳統生產旺季因素之外,圣誕節、萬圣節等市場因素帶來的歐美短期訂單也不少。
在經濟形勢回升不明朗的情況下,目前這種招人的火爆究竟會持續到什么時候?一直關注企業用工情況的蕭欣欣對記者坦言,他也沒有多大把握,一切還需觀察。
事實上,在東莞長安鎮,金融風暴留下的創傷仍到處可見。在霄邊工業區創新路一側,整整齊齊排列著10棟樓房。金融風暴前,這里是周邊企業租用的員工宿舍。那時樓上住滿了人,上下班的時候人來人往特別熱鬧。在其中一棟樓下承包房間開超市的鄒大姐告訴記者,隨著金融風暴的到來,附近的企業倒閉的倒閉,裁員的裁員,這10棟樓很快就空了,雖然現在周邊有企業開始恢復招工,業主也降低了房租,但租戶仍然沒有幾家。
“不光是這里,感覺整個長安鎮都少了好多人,現在生意難做啊。”坐在狹窄的收銀臺后面,鄒大姐深深地嘆了口氣。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