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次國慶慶典中最大規模的國旗儀仗方陣,10月1日當天將耗時4分16秒通過天安門,他們托舉的也將是迄今為止最大的一面國旗。
北京軍區某裝甲師66459部隊的將士們組成了此次國慶慶典群眾游行的第一個方陣———國旗正步儀仗方陣,屆時將在閱兵最后的空中梯隊結束受閱后首個出場。
該方陣副總指揮余勇介紹,由1949名軍人組成的國旗正步儀仗方陣,將呈現出中央的國旗和外圍的鮮花。此次露面的國旗將是歷次慶典中最大的一面,它長28.8米寬19.2米,面積逾550平方米,重達150公斤。屆時這面國旗將被720束鮮花環繞。
國旗和鮮花,全部都由該方陣的戰士們舉起,不過到時候他們不會身穿軍裝,而是改著便裝———托舉國旗的將著紅色服裝,舉鮮花的則著白色服裝。
余勇介紹說,近2000人的方陣,從東華表起,以每步75厘米的步幅、每分鐘116步的步速,正步通過天安門,到達西華表,歷時4分16秒,全部距離以正步計算為178.66步。
【揭秘1】
國旗距離地面1.85米
方陣副總指揮余勇介紹,正步行進時要保證國旗為一個平面,環繞國旗的鮮花的高度也都要在一條線上。舉國旗的高度是1.85米,即國旗和地面的垂直距離為1.85米,舉花的高度為1.95米。
這兩個高度,并不是指揮部預設的,而是將士們在訓練中不斷磨合的結果。余勇解釋,這個高度是最適合的,如果舉到1.9米,隊伍中個子矮的會很累,而隊伍里最高的人身高不超過1.85米,他在舉的時候就會輕松點。同樣,舉花到1.95米也是訓練中發現的效果最好的高度。
為了能夠達到舉手即達到最合適的位置,方陣專門制作了1.85米的棍子,每個人都這樣量下去,練了近一個月。
舉花的動作看上去簡單,但要領不少。余勇介紹,舉花時手臂正直向前伸,眼睛與肘彎同高,拳眼與地面垂直,拳面與頭同高,這樣花的高度正好超過國旗的高度。
【揭秘2】
巨幅國旗下暗藏把手
此次國旗正步儀仗方陣創下歷次慶典的三個“最”,余勇介紹,這是世界最大的國旗,托舉國旗人數最多,而國旗也是最重的。
這些“最”,同時也意味著挑戰。據余勇分析,國旗一大,就意味著邊框的人要多,人一多,整齊度的難度就增大。同時,舉國旗人多了,國旗底下的人踢正步的難度也增大了。再者,國旗面積大了,想讓表面完全展平,難度也很大。
余勇說,方陣剛開始訓練的時候用的是一塊紅布,雖然底下有把手,但總感覺舉得比較別扭,因為把手太密、太多,后來方陣給廠家提建議,按共同商量的樣子制作了國旗,定做的國旗一米一個把手,舉的舒適度剛好,訓練效果也好。
10月1日那天,方陣會托舉一面和目前訓練用的一模一樣的新國旗走過天安門。
- 對話
國旗正步儀仗方陣副總指揮余勇:
最擔心有戰士“獨樹一幟”
余勇,群眾游行首個方隊———國旗正步儀仗方陣的副總指揮,1999年他曾駕駛著中國最先進的坦克通過天安門受閱,此次則是帶領著1949人托舉著國旗通過天安門。
指揮方陣要下達4個口令
新京報:1999年你開坦克過天安門時最擔心的是拋錨,這回你最擔心什么?
余:我最擔心有個別戰士“冒泡”,一緊張做錯動作。一個人的動作做錯都會有很大影響,一眼就能明顯看得出來———比如舉花,如果早舉了或者沒舉,都能看出來,早舉了我們叫“獨樹一幟”,一眼就看出來了。
新京報:游行的時候你在方陣里嗎?
余:就在國旗底下,我不但是指揮者,也是方陣的一員。
新京報:近2000人的方陣你怎么指揮?
余:總共要下達四個口令,比如我們到達西檢閱線后,我要下達向前看的口令;徒步到達結束線的時候,要下達收國旗的口令等。
從踢正步開始就在心里數
新京報:這么多人怎么能都聽到你的口令?
余:我們采取的是波紋擴散式的方法,比如我喊“向前看”,我周圍十幾二十個人,會同時跟著我喊“看”,所以大家都能聽到。
我喊完口令,還得看著地面那個檢閱線,從東華表踢正步到西華表要179步,從一開始踢,我就在心里數了。踢正步時喊口號“祖國萬歲、人民萬歲、共產黨萬歲、萬歲萬歲萬萬歲”,喊完后是60步,然后從60開始數,經常數就習慣了,非常清楚。
新京報:近600平方米的國旗,我看你們訓練的時候,上國旗和收國旗的速度非?。
余:最快的時候上國旗7秒,收國旗5秒。
新京報:游行結束后,國旗會留給你們嗎?
余:我們希望能夠留下來,簽上名字,放到我們團史館里。
- 特寫
臨時改動作險成“順拐”
儀仗方陣將士用DV實拍,解決動作協調問題
昨日下午16時許,北京軍區某裝甲師66459部隊,1949名官兵身著迷彩訓練服,在操場上進行“排面”訓練。每一個小訓練場地旁,都有兩名戰士在用DV和照相機做“現場實拍”。
據該部隊政治處主任苑杰介紹,為了此次游行,部隊特意斥資購買了錄像和攝影設備,專門用來在訓練中實拍,晚上放給官兵們看,以分析動作和陣型!坝袝r說很多遍,戰士們也不知道自己到底走成啥樣,這下一目了然了!
苑杰說,戰士們除了一手舉花,還要一手托旗,因此擺臂只能用一只胳膊,這給踢正步帶來了難度。
方隊副總指揮余勇還說,在第二次實地演練之后,按照上級命令,方陣的動作又臨時做了修改,戰士們腿上要踢正步,但胳膊不能按正步要求來擺,而是按齊步走的要求擺臂。時間緊迫,而兩臂動作又各有不同,有的戰士偶爾協調不好就走成了“順拐”,然而克服這個難題只能是更加刻苦、頻繁的訓練。
- 人物
從鳥巢擊缶到國旗方陣
楊志軍 山東日照人,1978年8月出生,北京軍區某裝甲師66459部隊三級士官
在國旗正步儀仗方陣中,身高1米85的楊志軍位于第一排第二位。用副總指揮余勇的話說,排列在方陣最外側的官兵,都是考慮到身高、相貌、隊列動作等條件擇優選出來的,更何況“排頭兵”。
從楊志軍略帶羞澀的笑容中,看不出來這是一名入伍12年的老兵。1997年,19歲的他在濟南軍區入伍,2年后調到北京軍區某裝甲師。時值國慶50周年閱兵,作為二炮手,年輕的楊志軍在坦克上行著注目禮,通過了天安門廣場。
2008年,已經成長為一名坦克車長的楊志軍,通過層層審核,作為全軍第一批戰士,被選拔進北京奧運會開幕式的表演隊伍中。8月8日晚,2008名高大帥氣的戰士在鳥巢擊缶而歌,作為第331號,楊志軍被淹沒在浩瀚的表演人群中!凹依锶硕荚陔娨暲镎椅,可是沒找到。其實連我自己都沒有找到!睏钪拒娦χf。盡管如此,他依然覺得很榮耀———在談及當天的妝容時,小伙子嫻熟地用拇指在眉間向上一抹,“這兒有一道紅”。
今年6月中旬,團里舉行開訓動員大會。聽說有機會參與國慶游行,官兵們都很激動,但也有些老兵猶豫了,年紀大了,訓練艱苦,還要不要再去拼一回?
31歲的楊志軍也決定年底退伍,“但入伍12年,能夠參與兩次國慶慶典,該是一件多么幸運的事?”在楊志軍萌生這一想法的時候,營里也將他和其他二三十人一起推薦到了團里,經過預選、考核,楊志軍幸運成為國旗正步依仗方陣的一員。
而他,也是全團唯一參加過兩次國慶慶典及奧運表演的戰士。
“即使退伍,也沒有遺憾了!睏钪拒娬f。
采寫/攝影 記者 楊華云 李欣悅 張濤 通訊員 程建峰 黃波 李嘯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