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節攀升”
高校成為職務犯罪新“高發區”
從“學術腐敗”到“行政腐敗”,不少人驚呼,清凈的大學學府如今也成了腐敗案件的“高發區”。而事實上,高校領導在基建中“落馬”,已經不算是什么新鮮事了。
據統計,2005年至2008年,湖北省檢察機關共查處高校職務犯罪案件97件105人,分別占同期立案總數的10.7%和10.3%。其中處級以上干部42人,占高校職務犯罪立案總數的40%。
分析人士認為,大學以前被普遍認為是“清水衙門”,但近年來,隨著全國各地高校的加速擴張,各地大學大興土木擴建校舍、發展新校區,建大學城成為潮流,許多高校已經成為一個巨大的經濟活動主體。與此同時,監管的相對滯后又導致了尋租空間的出現,并滋生出高校職務犯罪這樣一個“怪胎”,而基建又成為大學腐敗案中最多發的領域,且不少都是窩案———湖北大學原副校長李金和被查處,同時挖出了8人受賄窩案;武漢音樂學院多個院系一共被查處13人;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兩次案發查處9人;武漢科技大學吳國民、劉光臨案發,又牽出其他3人窩案。
“近兩年有6名直屬高校領導干部被查處。”中紀委副書記黃樹賢在公開場合明確表示,目前高校職務犯罪案件、涉案人數有所增加,校級干部違紀違法案件有所上升。
權力尋租
檢察官析滋生高校腐敗四大原因
高校職務犯罪為何呈蔓延趨勢?對此,武漢市人民檢察院檢察長孫應征為記者進行了一番梳理。他認為,高校發生職務犯罪的原因主要有四點:
一是社會上不良思潮和不良商家的“兩面夾擊”。面對象牙塔外的“花花世界”,一些人心理失衡,便利用手中權力為自己“謀劃”新生活。另一方面,隨著國家對高等教育事業的重視和不斷加大投入,高校成為電教設備商、網絡商、工程建設商等商家競相“進攻”的目標,各家各顯神通,只要能拿到“項目”感謝費、勞務費等無所不用其極。
二是自身拒腐防變能力缺失和外部監督機制缺位的共同作用。隨著高校推倒“圍墻”、開放辦學的力度加大,社會腐敗現象的影響使得高校腐敗問題的滋生蔓延有了客觀條件,同樣存在易發多發的可能性。另一方面,現行的監督制約機制存在缺陷,很多制度沒有真正落到實處,不能從根本上對手中握有一定權力的人進行有效的監督和制約。很多高校黨政一把手更是集人、財、物權于一身,上級疏于監督,下級不敢監督,從而給職務犯罪行為提供了滋生的土壤。
三是管理中存在漏洞和薄弱環節。目前,高校教學經費的來源,已從過去的單一渠道轉化為多渠道、多方位的籌資,除國家撥款外,還有社會捐助、科研經費、學生學費、校辦產業等等,學校與社會的交往也日益頻繁。與教學資金來源多樣化相比較,高校并沒有隨之建立起健全、有效的監管機制。權力過于集中,缺乏透明;制度不合理、不健全;缺乏法制手段和配套措施,管理不科學、不嚴密、不規范等等,為高等教育腐敗問題的形成與發展留出了“空間”。
四是投資體制存在弊端使犯罪分子有機可乘。高校建設的主要經費靠政府撥款和部分自籌、貸款,建設項目、投資計劃、資金投放額度、投資效益及效能監察,除政府撥款的項目外,自籌與貸款的項目,受政府財政制約小,許多重大項目資金使用、支付,不按合同和付款計劃執行,有些重大項目開支,往往是掌握重權的領導個人說了算。缺乏政府職能部門的監督與制約,這就為建設單位工程管理人員提供了“腐敗”的機會與空間。
案外反思
“象牙塔”如何保持一方凈土
今天,已是連續幾日陰沉的武漢天空突然放晴,透出了一絲絲陽光。走在武漢大學的校園里,記者在武大學子的臉上并沒有看到多少陰霾,相反是一片欣欣向榮之景。幾名武大的老師告訴記者,對龍小樂、陳昭方被捕的事情,也是這兩天看新聞才知道的,大家僅談談而已,此事并沒有對學校的教學秩序帶來影響。
而武大的BBS“洛迦山水”在經歷了幾日的無法登錄后,也再次重新開放。在這里,記者看到了這樣的文字:
“我愛這里,所以我不覺得羞恥。我恨為何今日武大不復昔日榮光,所以我反思。”
“作為武大的老師、學生,做好自己的工作就好了。”
“如果你還是以武大人的身份高昂著頭顱前行并深刻反思當前武大的何去何從,那么這就是一種新的希望和力量。”
案意
百年高校曝出的“腐敗”再一次證明:任何不受制約的權力都可能導致腐敗。
高校擴張帶來尋租空間,后勤、基建、資產等部門都是相關負責人管錢管物,缺乏有效約束,一旦有人找上門來,就很難抵住誘惑。
管理漏洞加上缺乏有效監督的權力,是高校產生腐敗的根源;另一方面,行政權力逐漸超越“學術權力”,也成為一個潛在誘因。因此,減少高校職務犯罪,監督預防是關鍵和根本,建立一個可行的法律監督機制更是當務之急。本報記者 胡新橋 余飛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