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此文版權屬《國際先驅導報》,任何媒體若需轉載,務必經該報許可。)
【作者】商漢
《國際先驅導報》文章 新中國成立的歷史,宿命般地綁定了另一件大事,那就是我們與北方鄰國俄羅斯的建交。在過去,現在和未來的任何一段歷史中,逢十年的國慶,同樣也會是中俄建交逢十年的大慶。因此在剛剛慶祝完新中國60周年的大典之后,我們就迎來了中俄建交60周年的慶典。
在當前的歷史語境下,中俄建交60周年無疑是一件值得慶祝的事情。盡管在60年的歷史中,我們曾經經歷了爭論、對抗甚至是沖突的噩夢,但是回到今天,中俄兩國的歷史記錄已經完成了一次大國關系的升華。建立在戰略合作伙伴關系基礎上的兩國關系從此有了進一步提升的空間。
當然,到目前為止,中俄戰略合作伙伴關系仍然需要在不同場合的重申和確認,這是中俄關系的立身之本。這個立身之本又是通過彼此戰略信任的加深來實現的。此次中俄在互相通報彈道導彈發射的相關機制方面的突破,則可視為形式上的進一步重申。在這些年中,中俄之間解決了邊界勘定問題,加強了軍貿合作,這些都有助于戰略互信的深入。
國際社會近年來對中俄關系常有冷眼,其中的典型觀點是中俄之間相互走近只是權宜之計,兩國仍然有發展的矛盾和沖突。其實我們不排除發展過程中的矛盾,但是中俄之間要有一個長治久安的良好合作,必須要在各種領域確認兩國的戰略互信,比如將導彈發射這樣重要的信息彼此共享,即保障了相互安全,也確認了相互的行為,這樣才有戰略互信的發展空間。
另一方面,雙方扮演的國際角色,也是戰略合作的歷史契機。不少人對于中俄的國際角色認知,仍然停留在冷戰時代,認為中俄之間的合作是為了制造一極,對抗美國。但是實際上單從能源合作就能夠看出,中俄之間能夠給國際社會提供的不僅僅是國家關系的典范,還有實實在在的利益。它既保護了兩國的能源利益,又可以穩定全球的能源市場和能源安全。
當然,中俄關系并非沒有問題。尤其是近年來,在政熱的背后,是經濟領域出現的不少摩擦和問題。前一段時間發生在切爾基佐夫市場的事件以及類似的案例都證明,中俄經貿發展的速度不僅不能和兩國的其他領域關系相匹配,同樣也不符合大國關系發展的實際潛力。但是如果放大這些問題,那就有點舍本逐末了。
以戰略互信立本,以利益交集濟世,這是在當前的政治環境中,中俄兩國能夠給國際社會提供的大國關系模式。大國關系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它會隨著兩國的利益需要和未來發展而不斷調整,但是對中俄兩國來說,這種調整只有一個方向,那就是更具信任價值。這也是普京在離開北京的時候,沒有說出但也不會忘記的話。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