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會干部職業化,被稱為非公企業工會主席產生機制的重大創新。目前,這項探索正在許多地區展開,那些被派往企業的職業化工會主席,在錯綜復雜的環境中“生根開花”,在維護職工合法權益、促進企業發展中發揮著積極作用。11月10日本報關于沈陽市職業化工會干部工作的調查,報道了經歷“角色之變”的職業化工會主席,以他們的積極努力和工作成績,為工會的維權理念注入若干新的內涵。
職業化工會主席的出現,與我國非公企業大量涌現、職工權益維護迫在眉睫的形勢相對應。在原有的制度安排中,企業里作為職工權益“代言人”的工會主席,絕大多數從企業內部產生。有些企業的工會主席直接由老板的親屬或者老板授意的管理人員擔任,這種“角色錯位”使得企業的工會很難真正發揮作用、贏得職工的信任。有些企業的工會主席雖與老板不沾親帶故,但作為老板的雇員,與企業有著直接的勞動關系,在替職工說話辦事、維護職工權益時,顯得理不直、氣不壯、腰不硬。
職業化后,進駐非公企業的工會主席實現了全新的“角色之變”:通過社會招聘,直接接受上級工會的派遣與管理,與派出工會形成合同契約關系,直接從上級工會領取工資津貼,不再依附于企業。這些工會主席不端老板飯碗,也就不用看老板臉色行事,角色定位明晰,維權職責明確,能夠與企業經營者在對等的前提下對話,成為協調勞動關系、促進企業健康持續發展的制衡力量。
對于老板來說,工會主席是上級工會派來的,不是手下雇員,不能像對待下屬那樣隨意指使,雙方需要在平等的前提下協商共處。對于工會主席來說,也不是來和老板對著干的。職工的利益和企業的發展息息相關,只有企業的“蛋糕”做大了,職工的收入才能得到保證,個人才能得到發展。眾多的職業化工會主席上崗后,首先選擇了融入企業,與老板達成共識,是有道理的,這是他們在企業站穩腳跟、開展工作的關鍵一步。
職業化工會主席的進入,實際上是為企業建立一個協調勞動關系的長效機制。不可否認,有一些開明老板,他們給職工的福利很好,勞動合同也都簽訂了,相關保險也上了,但這并不能說明企業工會和工會主席就沒有存在的必要。畢竟,老板是資本的代表,資本固有的擴張性決定了它要追求利潤的最大化。老板的開明并不能保證在任何情況下,職工的權益都不會受到侵害。
正如許多早期的家族式企業開始按照現代企業制度的思路,聘用職業經理人一樣,越來越多的非公企業老板開始對職業化工會主席表示認同。尤其是工會組織職工開展勞動競賽、技能比武,直接為企業創造了效益;勞資雙方簽訂集體合同,開展工資協商,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勞資關系的緊張狀況;福利待遇和工作環境的改善,使得職工對企業的凝聚力和親和力在增強。 這一點,在較早開始職業化工會干部試點的吉林長春、遼寧海城等地,一些企業主動向市總工會“索要”職業化工會主席就可以得到證實。
有效的制衡是一種積極的力量。很難想像,一個缺乏凝聚力、勞資關系緊張的企業能夠得到長遠的發展。從這個意義上說,職業化工會干部的進入,工會作用有效發揮,是非公企業完善治理結構、建立和諧勞動關系的推動力量。(趙永智)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