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點3
廣州垃圾焚燒設施建設全市如何統籌?
記:廣州各區產生的生活垃圾是不是都要“自己的孩子自己抱”,有沒有統一的規劃?
呂:垃圾焚燒廠項目要建,市政府有規劃,不能到處建。廣州能不能十個區每個都建垃圾焚燒發電廠、自己的垃圾自己處理?這是做不到的。為什么?比如說越秀區,你在哪里找到符合環境規劃影響條件的地方來建垃圾焚燒發電廠?找不到。再比如,在荔灣區建,可能嗎?現在主要的垃圾處理設施放在白云區,將來可能也要考慮其他區域。為什么放在白云區?因為以前它離市中心比較遠,人口不是很密集。但是,有幾個區、縣級市的垃圾是一定要自己處理的,這是規劃確定的,就是番禺、花都、增城和從化。
廣州未來肯定要再建垃圾焚燒發電廠,要建幾個,我們現在正在規劃,目前選址過程也受到很大的阻力。李坑垃圾焚燒廠從選址到建設花了10多年。
現在政府進行規劃是相當慎重的,要權衡各種條件,但是我可以很負責地告訴大家,市政府做這件事絕對是為市民著想的,我們不會制造一個新的污染源項目。
熱點4:
民意對環評影響有多大?會否考慮重新選址?
記者:廣東省社情民意調查中心的數據顯示,超過九成人反對建設番禺垃圾焚燒發電項目,八成人不信任環評,公眾參與對環評影響有多大?民意對環評堅決反對,是否會考慮重新選址?
葉文:這種項目的法定程序是這樣進行的,先要取得發改部門對項目建議書的批復,再去規劃部門取得選址意見書,再到國土部門取得土地預審,然后進入環境影響評價工作,公眾參與是環境評價工作的內容之一,所以公眾參與是在環評階段進行的。選址我們已經經過專家反復論證,番禺區沙灣河以北要找到合適的地方相當困難,經過專家的擬選,規劃部門的反復調研,最后確定選址。現址一是三面環山,自然條件好;二是本身是垃圾填埋廠和簡易的垃圾焚燒廠,通過技術改造能使這個地區的環境變好;三是選址的紅線外300米沒有居民聚集區。
項目目前仍處于環境影響評價階段,番禺將繼續依法推進番禺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的建設,環評不通過,絕不動工建設。下一步為了充分征求民意,番禺將結合“創文”,發動全區市民參與“番禺垃圾該如何處理”的大討論,通過城市論壇、動漫宣傳、專題辯論等手段暢通民意表達渠道,探索科學民主的政策決策機制。
呂:番禺這個項目從2003年開始選址,確定是2006年,當時還沒有重大項目要進行規劃公示的要求,如果按照現在新的規定,公眾可以更早參與到項目的決策中。我現在沒有收到廣東省社情民意調查中心的報告,這些數字都是從報紙看到的,在環評過程中,公眾調查的范圍有一定規定,更嚴格,在項目環評階段,公眾參與有一定的規矩,不是說你想調查誰就調查誰,調查幾個人就幾個人,樣本數和范圍都有規定。
對垃圾焚燒的反對,不僅廣州現在遇到了這種情況,國內的其他城市也遇到很大的阻力,我覺得這里有誤導的成分,這樣造成大家心理恐慌,造成群眾對情況不了解而采取反對的態度,我覺得這不是理性的、公正的態度。
對垃圾焚燒國家政策是已經規定了,國家很明確指出,沿海城市、經濟發達城市、土地緊缺城市發展垃圾焚燒,沒有說全國都搞垃圾焚燒,意味著在土地比較豐腴的地方,人口比較稀少的地方,以垃圾填埋為主。這方面我們的宣傳不夠。
熱點5:
專家反對聲音為何不采納?
記者:國內以趙章元教授為首的一派專家對垃圾焚燒持反對意見,政府為什么不考慮?
呂:關于有一些教授反對垃圾焚燒的觀點,我了解過。我請教過許多環保專家不少問題,但是很遺憾我沒有見到趙先生。最近,中央電視臺采訪趙先生,他有一段話,我想請大家研究一下:
中央電視臺記者問趙先生:“也有很多人在質疑,你本身不是從事垃圾處理研究的,但是您現在又在反對這樣的項目?”趙先生是這么回答的:“我很歡迎科學工作者質疑我不是搞垃圾的,為什么老考慮垃圾問題,因為我確實不是搞垃圾的,我是研究水環境的,但是污染源追蹤到垃圾,在這個基礎上,我有一點點發言權來替大家說幾句話。我不是這個專業的,我也承認,不一定要完全相信,我的話僅供參考。垃圾如何焚燒發電,機械部分我沒有研究過,沒有任何發言權,我收集這些資料提供給大家,供大家參考提出建設性的意見,而不是說絕對正確的。我已經退休了,為人類多多提點建議也是應該的,但是我覺得不要把我的話作為絕對的決策依據。”
熱點6:
垃圾分類為何不全面鋪開?
記者:垃圾分類的政策和理念為什么不能更好地鋪開?
呂:廣州市是垃圾分類全國試點城市,已經有10年時間了,應該說還是有成果的。有人說我們現在的垃圾量1.2萬噸,這不準確,因為有一部分已經分走了。我們有一些學校、有一些社區已經開始著手做垃圾分類的工作,比如說芳村花園、芳村小學。我們有一個規劃,這個規劃要廣聽民意,下一步,各個小區,各個街道,封閉不封閉都要開展垃圾分類,都要列入考評,這一點毫無疑問,市政府沒有放棄這項工作。現在對垃圾分類沒有規定的模式、固定的要求,就是大家動手做,這一點非常重要,不要爭論垃圾分類是否有必要,肯定有必要。至于什么方式,哪種模式都可以在實踐中探討總結經驗。
現在很多人都以為,只要垃圾分類就能夠解決垃圾處理的問題,有一點“烏托邦”的色彩。垃圾分類在日本很成功,每天收的垃圾不一樣,是分類收集的。我們的垃圾分類只是處在初級階段,為什么不能學日本、德國?因為我們條件有限。
我們現在的垃圾運輸車是混合運輸,在市中心區每天運7000噸,要1000個車次,24小時不停地走,不停地拉,都找不到車位停放。如果今天運這個,明天拉那個,就要增加很多車輛,找不到地方停車,所以不能絕對照搬別人的經驗,但是不是說政府不主導,政府在強力地主導這件事。
下一步政府要做的最大的垃圾分類就是把餐廚垃圾分出來,有關部門將出臺垃圾分類的相關政策,引導和規范社會的垃圾分類。
總之,垃圾分類不等于垃圾處理,可以減量但最終還是要處理,處理的方式就是垃圾焚燒。至于選址的問題,番禺區會科學統籌認真對待,但是現在的方向是對了。 (記者賴偉行 通訊員余洋、鞠楊)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