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國有大型煤礦也擋不住礦難降臨的腳步?
看來從井下發現瓦斯突出到21日凌晨兩點半瓦斯爆炸,這段本可以挽救更多生命的時間里,到底發生了什么?還有很多疑點有待更深入細致的調查,才能還原出那天晚上的真相。
和我們以前經歷過的很多礦難不一樣,這次發生特大礦難的新興煤礦,是一座擁有3000多名礦工、年核定產煤145萬噸的大型國有現代化煤礦。今年,該礦還因安全生產和信息化建設基礎良好,被選定為煤礦防災項目示范企業。按理說它的安全生產水平該比那些中小煤礦規范得多,怎么還是擋不住礦難降臨的腳步呢?我們再來聽聽專家的分析。
記者:“劉院長,我們在一線采訪的記者發現了這樣一個問題,第一次發現瓦斯突出的時間應該1點20分,但是瓦斯爆炸的時間是2點45分,這中間有85分鐘的時間差,我們想請教你,如果是管理規范的煤礦,這85分鐘的時間夠不夠把人救出來?”
中國安全生產科學研究院院長劉鐵民:“應該說30分鐘、50分鐘是需要的,85分鐘撤離地面,如果這個消息是準確的話,速度是不是更快一點,但是你要考慮,我看了報告,說這個煤礦這個礦下開采具有八九十年的歷史,按一般知識判斷,他挖的深度應該在500到1000米之間,我沒到現場去我強調,那么他開采的水平線的延伸應該可以幾公里長,而且一般的作業面在幾公里長這樣巷道的末端,如果按照常規來講,幾公里長,幾百米的路途要上來,而我注意到停電了,所以這樣的話,它的很多安全標志,它的整個通訊聯絡方法都會受到影響,他的速度不會像我們在地面上想像的那樣(快)。”
記者:“我們注意到,國家安監局的趙鐵錘局長在跟企業負責人在進行調查的時候,他說了這樣一番話,盡管事故原因待查,但是新興煤礦存在管理漏洞是不爭的事實,因為沒有漏洞瓦斯就不會爆炸,你怎么看趙局長說的這個漏洞。”
劉鐵民:“我同意他的基本判斷,現在發生了事故,(根據)大量的事故案例分析,幾乎都可以判定,基本的判定(企業)在生產工藝,在管理措施,在人員的安全行為等方面會有些問題。”
記者:“這次傷亡過大的原因,有一個說法是,因為這次參與的人數過多,作業面過大,你怎么看待這個說法?”
劉鐵民:“這個說法我是完全同意的,我去過美國的煤礦,大概有200多萬噸一個美國的煤礦,它井下只有30多個人,因為它機械化水平很高,我們國家的煤礦,在同等生產力水平,我們的煤礦井下人數的確比較多,我們往往是用人力資源來填補科技方面的不足,井下有大量的工人作業,一旦發生事故,的確后果是非常嚴重。”
記者:“我們注意到,以往發生礦難一般都是小煤礦,但是這一次發生特大礦難的新興煤礦是國有大型煤礦,你怎么看待大型煤礦發生礦難的這種事故?”
劉鐵民:“大礦它具有同樣的風險,小礦也具有,從風險等級上沒有差別的,你在你控制風險的能力,如果你即使是國有的大礦,你風險的控制能力比較低,管理上出現疏忽和漏洞,事故一樣會發生,而且我們一般國有企業大礦開采歷史比較長,開掘的很深,現在我們有的國有煤礦都五六百人,甚至上千人在下面作業,一旦發生事故,后果就很可怕很嚴峻。”
半小時觀察:國有大礦為何成礦難冠軍?
今年的另一起特大礦難發生在2月22日,山西焦煤集團西山煤電屯蘭煤礦瓦斯爆炸,造成74名礦工死亡。年初年尾,兩起死亡人數排名今年前兩位的特大礦難顛覆了大家的慣性思維。以往小煤礦事故頻繁,人們很容易歸咎為技術落后、安全設施不完善、管理混亂、煤老板不負責任,這也正是山西當下大力整合煤炭資源一條強有力的依據。但新興煤礦、屯蘭煤礦卻都是設施完備、安全投入巨大的國有大礦。它們成為礦難冠軍,就很難再用簡單的技術套路去分析。葬送礦工性命的是瓦斯,但把他們推上生死線的原因又是什么?責任事故不僅需要把這些責任查個水落石出,還需要找出隱藏其后的制度漏洞。
(執行主編:莊嚴 記者:袁柏欣 攝像:白羽、劉勛)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