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際上從1995年我國才開始成為初級產品的凈進口國,從2002年開始我國的初級產品進口額占GDP的比重開始迅速上升,由1.43%迅速上升到2008年的6.57%。我們認為這個比例還可以上升到10%以上。因為該比例的上升標志著我們從國際市場獲取資源的能力提高了,這也相當于進口了水、耕地、礦產等稀缺自然資源,大大緩解了我國國內資源環境方面的壓力。
第二, 技術進步和技術創新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中國的資源和能源壓力。根據中國科技中長期規劃目標,我國已經在加速發展核電、風能、太陽能等清潔能源,以作為化石能源的替代品。并且根據當前的規劃,我國清潔能源占總能源消耗的比重將在2020年之前就會達到甚至超過15%。我國在新能源方面的專利數已經在世界上排到第七位,并且在世界的位次仍在不斷上升。可以說我國有希望成為可再生能源、綠色技術方面的世界上領先的創新者和應用者。這些技術進步和技術創新都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突破中國的資源和能源約束。
第三, 隨著過去幾十年里我國教育事業的顯著發展,已經形成了人口方面的兩大新優勢:人力資源優勢和人才優勢。首先從人力資源優勢來看,2005年我國15歲以上人口的人均受教育年限達到了8.5年,同年我國15-59歲人口數為8.81億人,累積了74.89億人·年的總人力資本,這也是世界上最大規模的人力資本。其次從人才優勢來看,2008年我國大學以上文化程度人口達到了8400萬人,2020年有希望發展到1.5億人,2050年甚至有可能進一步達到3億以上。更重要的是我國從事研究與開發(R&D)的專業人員規模也在迅速增加。1991年的時候我國R&D人員數量只有47萬人·年,而到了2008年就已經增長到161萬人·年,已經高于美國的130萬人·年,以及歐盟的120萬人·年。這些人力資源和人才方面的巨大優勢就為我國的技術創新提供了巨大的動力,也為我國突破資源環境約束提供了可能。
未來中國人口發展目標
人口發展戰略既要統籌考慮人口系統內部的數量、結構、質量和分布,又要統籌考慮人口與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系統的綜合戰略。從長遠觀點看,中國應該實現人口穩定的目標,具體包括:
1、保持少兒人口數量穩定的目標。少兒人口并不是減少越多、越快就越好,而是應該保持在一定規模上。
2、保持勞動年齡人口穩定的目標。防止2020年之后的大幅度下降,特別是防止15-29歲青年型勞動人口的大幅度下降。
3、保持總人口規模。防止2030年之后總人口規模的大幅度下降。
在穩定各類人口數量的同時,我們還要不斷地提高人口素質。具體來說,包括:
1、不斷提高人口平均預期壽命。2005年我國人口預期壽命已經達到了73.0年,高于世界平均的67.6年,更高于發展中國家平均的63.7年。今后我們應該進一步提高和改善國民生活水平,完善醫療保健制度,力爭使我國出生人口的預期壽命在2020年達到76歲以上,2050年進一步提高到80歲以上。
2、不斷提高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2005年時我國15歲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達到了8.5年,已經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力爭2020年達到11年,2050年應該超過13年。
3、不斷擴大高等教育規模。2008年我國大學以上教育程度的人口為8400萬人,我們應該進一步加大國家投入,并且開放民間高等教育市場,使得這一數字在2020年超過1.5億人,2050年超過3億人。
4、提高我國HDI指標。HDI(人類發展指數)指標是聯合國開發計劃署(UNDP)發布的綜合衡量一個國家和地區經濟社會綜合發展水平的指標,它綜合反映了經濟、健康和教育的發展程度。2006年我國的HDI指標為0.762,在179個國家和地區中排名94,屬于“上中等人類發展水平國家”。我們應該力爭HDI在2020年達到0.88,2050年進一步達到0.95以上。
以上就是中國人口發展的中長期目標。它既包括各類人口數量穩定的目標,也包括人口質量提高的具體目標。因此,中國應該綜合采用各方面的政策,不僅是生育政策,還包括教育、就業、健康等一系列的政策,來保證上述目標的實現。
總之,中國的人口問題是一個歷史長期積累的問題。人口發展的長期規律決定了我們不可能用短期政策來將其調整,F在看來,我們至少需要花兩代人的時間才能調整過來。人口自身發展的特點和政策調整的作用所形成的邏輯可能是:1980-2010年期間,先是嚴格控制一代人;2010年之后,再主動調整一代人;先控制人口數量,后調整人口結構。因此,今后人口政策的目標應逐步轉變為以調整人口結構為主,提高人口質量為主。(胡鞍鋼)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