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問政漸成風尚
截至2009年11月底,我國的網民規模已達到3.6億,比去年增長20.8%,互聯網規模位居世界第一位。前不久,人民網聯合國家行政學院、中國人民大學進行的一項網絡調查顯示:69%的網友認為,“網絡問政”是黨政官員了解民意的有效方式,對“網絡問政”推動我國民主政治建設充滿期待。
這些數據表明,網絡問政是2009年中國民主政治的重要特色之一,同時也正成為中國民主政治的一種新途徑。
越來越多的官員成為“網友”
●部委、地方政府紛紛開設留言板、博客、郵箱,答復網民留言
去年6月20日,胡錦濤總書記通過人民網與網友在線交流,指出互聯網是“做事情、做決策,了解民情、匯聚民智的一個重要渠道”。繼胡錦濤總書記與人民網網友在線交流之后,今年2月28日溫家寶總理在中國政府網對話億萬網民,進一步帶動了各級政府和官員的網絡問政之風。
一年來,人們欣喜地看到,越來越多的中央和地方黨政領導,越來越關注并重視網上民意,網絡正成為溝通民意的綠色通道,網絡問政漸成風尚。農業部、環保部、公安部、國土資源部、教育部等14個國家部委通過答復網上留言,開設留言板、郵箱、博客,設立網絡新聞發言人等多種形式在網上了解民情、聽取民意。
12月16日,江西省省長吳新雄在發給人民網網友的信中說:“江西的發展離不開廣大網友的關心和支持”,將進一步完善網友留言辦理的工作機制。
貴州省委書記石宗源每天必看一遍網友留言,據說這已成為他的生活習慣。
廣東省委書記汪洋則在網上留言:“真誠歡迎大俠們‘打好鐵、搶沙發、蓋高樓’,積極為廣東經濟社會發展建言獻策,及時反映社會各界的呼聲。”
據人民網統計,截至12月中旬,人民網“地方領導留言板”已有網友留言42萬條,38位省委書記、省長,90多位地市級領導公開回應網友留言,7000多項網友問題得到落實解決。
公眾參政的新形式和科學決策的新平臺
●網上交流溝通,網下解決問題
通過網絡表達訴求,正在成為公眾參與政治的新形式。人們借助網絡這個“互聯互通、自由表達、平等對話”的載體,表達訴求和意見。民意“直白”地呈現在網絡上,它能“直達”各級領導,極大地激發了公眾參與政治的積極性。
一位人民網網友認為,只要符合法律規定,每個普通網民都可以通過發帖子、寫博客等形式自由表達意愿,對黨和政府提出意見和建議。一位新華網網友留言說:網絡的直接性、互動性和即時性,使得民意的表達更方便、更快捷。
在人民網推出的“網絡問政”調查中,問題涵蓋了領導干部通過網絡了解民情、匯聚民智的方方面面。有網友留言說:“盼領導網上親民不虛擬,有信必復成常規!”“真希望官員能認真對待網民的相關意見,而不是把網絡當成作秀的舞臺。”
在湖南省委書記張春賢看來,對網絡民意的重視不能停留在口頭上,要切實解決網友反映的一些實際問題。
今年7月16日,一位網友提出,“湖南省屬高校的干部任命,請春賢書記一定要多聽聽一線教師的意見……”在網友提出建議后不到20個小時,張春賢即找來省委組織部相關領導了解情況,明確要求干部考察要多聽各方面的意見,多了解民情民意包括網上民意,通過集中廣大人民群眾的意愿來考察選拔干部。目前,湖南省委組織部已把聽取一線教師意見作為考察高校干部的一項硬性規定,落實到了具體工作中。
網絡問政還需與現實問政相結合
●問政是根本,網絡只是一種載體
問政是根本,而網絡只不過是一種載體。湖北省法學會傳播法研究會會長、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教授喬新生認為,互聯網是中國民主政治發展不可缺少的力量。但是,我們不能過高估計互聯網對民主政治發展的作用,甚至出現互聯網依賴癥。如果黨政官員只是坐在辦公室里,通過互聯網發號施令,或者通過互聯網與公眾溝通,那么,很可能會遠離火熱的現實生活,習慣于紙上談兵。
決定網絡問政能走多遠的,不在網絡自身,而在網絡之外。在網絡問政時代,喬新生提醒需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首先,不能把網絡所反映的民意當作民意的全部,要去偽存真,仔細篩選和甄別網絡信息。否則有可能被網絡信息誤導,政府的決策行為可能會被少數人操縱。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