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數民族地區的農村勞動力大多數無技能或技能單一,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處于劣勢,這一地區的農民技能教育培訓力度應適當加大,才能增強少數民族農民的就業能力。
正在召開的政協第十屆貴州省委員會第三次會議上,貴州省政協委員龍月英說,貴州作為農村勞動力輸出大省,自1987年以來的20多年時間,每年有數以百萬計的勞動力跨省外出務工。2008年,由于受世界金融危機影響,貴州出現大量外出務工人員返鄉回流現象,特別是少數民族地區務工人員返鄉回流的情況更為突出。
龍月英說,在返鄉回流務工人員中,以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占絕大多數,占回流人員總數的73.3%,而高中、中專、技校和大專以上文化程度的,分別只占回流人員總數的19.9%和6.8%。這些數字充分說明,貴州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面臨的主要問題,是勞動力的文化技能素質低,因此,大力提高農民文化技能,是貴州當前和今后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和增加農民收入,擴大內需,活躍民族地區農村經濟最為關鍵的問題。
龍月英說,貴州農民教育培訓近年來雖然取得了一些成績,但與全國和周邊省區市相比,在思想觀念、辦學形式和培訓層次、師資隊伍建設等方面都存在較大差距。據貴州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不完全統計,2008年貴州省農村勞動力定點培訓機構與2007年相比不僅沒有增加,反而減少了36%。
龍月英說,這個問題在貴州一些少數民族居住比較集中的地區更為突出,如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惠水縣2008年全縣要求參加培訓的農民5000余人,縣里卻僅有一所職業中學有培訓資質;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農村勞動力培訓人數僅占全州農村勞動力總數的17%,不少培訓機構缺乏實驗設備和實習場所,更缺乏實習指導老師。
龍月英認為,少數民族地區的農村勞動力資源特點是既豐富又"貧乏",所謂豐富,是數量多;所謂"貧乏",是素質低。從供給結構上看,是結構性的富余和結構性的短缺并存,從促進各地區均衡發展和民族團結等因素考慮,解決這一問題,需要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提高認識,從財力、物力、人力和政策等方面,加大對少數民族地區農村勞動力培訓的支持力度。(記者劉文國、王橙澄)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