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剛過,20歲的武娟就開始收拾行囊,準備返城務工。
武娟家在中國西北的甘肅會寧縣翟所鄉張城堡村,這里山大溝深,氣候干旱,是中國最為貧困的地區之一。
武娟初中畢業后上了技校,一年半前開始在深圳一家手機液晶顯示屏生產企業務工。現在的她染了頭發,穿著時髦,完全沒有農村姑娘的感覺。
“在城市,我找不到家的感覺,所以回來過年。”回家不到半個多月的武娟說,“但在農村也待不住,畢竟城市的條件要好得多,也習慣了城里上班、下班、逛街的生活,回家倒感覺不適應了。”
武娟所面臨的尷尬,也是中國許多貧困地區新生代農民工所面臨的尷尬:農村不想留,城市難安家,小城鎮就業門路窄。
在中國,新生代農民工主要指80后、90后出生的、在城市務工的農民,他們已成為數以億計的中國農民工的主要力量。今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在備受關注的“一號文件”中,也首次提出了“新生代農民工”這一概念。
這些年青的農民工和他們的父輩相比有很大的不同。他們更重視技藝,多有一定文化程度,更重要的是,他們中的多數將務工視為賴以生存的主要收入來源,而不是作為農業收入的補充,并強烈希望藉此在城鎮安家落戶。
“對我來說,留在農村已不現實。”甘肅會寧縣太平店鎮太平店村農民工張海強說,“我不會種地,也沒種過地,什么時候該種什么都不知道。”
27歲的張海強初中畢業即在城市務工,至今已有十年。現在在家鄉鄰近的銀川市一家建筑公司開車。不久前,張海強結婚了,這讓他開始思考自己的未來。
然而,張海強要在大中城市安家也不那么容易。他說:“我月工資不過1500元,其中400元還要用于租房,雖然銀川的房價在中國的大城市中算低的,但我還是買不起房。”
新生代農民工遭遇的尷尬,也是中國城鎮化進程中面臨的新難題。近年來,中國的城鎮化步伐不斷加快,政府為農民工進城打破了許多政策方面的障礙,同時在技術培訓等方面提供資金幫助。
今年,政府在“一號文件”中又明確提出,要“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著力解決新生代農民工問題”。但現實中仍有諸多難題待解決。
不過,成為“城市人”的目標或許已經不是遙不可及了。許多貧困地區新生代農民工正在朝著這一目標努力,其中學習技藝成為他們首選的一條途徑,有的通過政府資助進入技校學習技藝,有的邊工作邊學習技藝。
會寧縣翟所鄉張城堡村的張鵬初中畢業后到西寧打工,在結識一位三星級酒店的廚師后拜其為師學習廚藝。
“回村務農可能性已很小,要在城市立足,就得有身過硬的本領。”20歲的張鵬對未來看得很清楚,他說,“像我師父這樣,一個月收入五六千元,在西寧這樣的西北城市買套房還是有希望的。”
也有一些農民工選擇創業,為在城市或城鎮安家打基礎。甘肅定西市安定區西鞏驛鎮營坊村的董宏在外務工已有多年,主要搞家庭裝修,年收入已達到五六萬元,這比許多城市人的收入還高。
近年,家鄉甘肅定西市的房地產業興起,讓董宏看到了機會,他希望在家鄉繼續承包家庭裝修的同時,開一間商店銷售相關建材。而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已經提出把支持農民建房作為擴大內需的重大舉措,采取有效措施推動建材下鄉,這更是給了董宏更多信心推進自己的事業。
“我們現在雖然還在城市‘漂’著,不過,從目前的發展趨勢來看,我們在城市扎根的日子不會太遠。”董宏信心十足地說。 (記者朱國亮)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