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北京3月2日電 題:中國反腐敗亟需推進合規經營遏制商業賄賂
記者 張量
近年來,一些跨國公司在華企業涉及商業賄賂案例顯著增加。 從2005年美國司法部處理朗訊賄賂案,到2008年底庭外和解的西門子案,再到2009年7月力拓侵犯中國企業商業機密案;從美國司法部和證交會網站披露十多起涉及中國的跨國公司商業賄賂案到中國國資委對CCI公司涉嫌向中國9家央企行賄的調查,一時間跨國公司在華商業賄賂問題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
中國商務部研究院跨國公司研究中心主任王志樂在接受本網記者采訪時說,事實上,上述跨國公司違規問題實際上也披露了中國企業存在的違規經營問題,還暴露了一些政府官員的腐敗問題。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走出去。走向世界的中國跨國公司面臨合規經營以及承擔全球責任的挑戰。對此,我國企業和政府部門應當有清醒的認識和有效的應對措施。
近年來,王志樂帶領他的團隊對一批世界著名跨國公司以及中國企業進行了企業合規經營的調查研究。通過調研他發現,國際組織和一些國家政府機構與跨國公司正在加大反對商業賄賂的力度,強化合規經營已經成為全球企業發展的一個新趨勢。因此,王志樂說:“在我國企業正在加速全球化發展的背景下,我們應當高度重視國際企業界這一動向,借鑒跨國公司反對商業腐敗的經驗和教訓,遏制商業賄賂,凈化我國的商業環境。”
王志樂說,從上個世紀70年代以來,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深入,聯合國等國際組織以及不少發達國家政府都制定了反商業賄賂,強化企業合規經營的法規。這些法規管制力度不斷加強,不僅在發達經濟體而且在發展中國家也產生越來越大的影響。隨著這個趨勢的發展,只要參與經濟全球化,那么任何國家的企業都可能被卷入反對商業賄賂強化合規經營的潮流。
他舉例說:“因商業賄賂被美國“反海外腐敗法”等法律追究的跨國公司往往被處以重金罰款,當事人甚至被刑事處罰。與此同時公司聲譽嚴重受損。以德國西門子公司為例,由于在一些發展中國家通過行賄獲取訂單而被美國和德國行政當局處罰14億美元,公司監事會主席(相當于我國企業董事長)為首的20余高級管理人員被解除職務,有的還在被追究法律責任。這一事件使這家160年歷史的跨國公司蒙受了巨大的聲譽損失,嚴重地損害了公司競爭力。”
對于跨國公司在華進行商業賄賂問題,王志樂認為,既要嚴厲批評處罰,也要看到跨國公司自我揭露和糾正以及遏制商業賄賂的經驗,這是值得中國學習的。例如西門子公司通過整改建立了被美國政府當局肯定的“超一流的合規體系”。
王志樂指出,近年來,央企中出現了陳同海、康日新、張春江等腐敗案例,房地產行業、金融行業以及包括高速路在內的基礎設施領域成為商業賄賂的重災區。一些企業已經從企業個別人的合規問題發展到企業系統合規問題。這些問題嚴重毒化了我國商業環境,干擾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完善和健康發展。
他主張將強化企業合規經營與全社會反腐倡廉結合起來,并提出三點建議:
首先,立法部門制定專門的反商業賄賂法。可借鑒歐美國家的經驗,在立法中不僅保護而且高額獎勵檢舉揭發人;不僅打擊在我國國內的商業賄賂,而且打擊我國企業在海外的商業賄賂活動。與此同時,嚴格執行現有反對商業賄賂的法規,從嚴處置企業商業賄賂,不僅嚴厲打擊受賄,而且也嚴厲處罰行賄。
其次,借鑒國際經驗促進政府部門合規行政。國際經驗表明,遏制企業的商業賄賂不僅需要政府部門加強管理,還需要政府部門以身作則,形成企業合規經營政府合規行政的良好市場環境。政府合規行政的關鍵是公開行政程序,公正執行法規,促進公平競爭。與此同時加大懲治官員腐敗的力度。唯如此,企業合規經營才有一個外部的良好環境。
再次,加強國際合作共同推進全球企業合規經營。考慮到反對商業賄賂強化合規經營正在形成潮流的國際背景,考慮到我國企業以及我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必要性,我們政府有關部門應當主動參與到全球范圍的強化合規經營反對商業賄賂的活動中去,在國際經濟發展主流中發出我們的聲音。
目前,我國已經成為聯合國反腐敗公約的締約國,金融業也接受了巴塞爾協議關于合規管理的規定。王志樂說,在這個方面,我們應當繼續努力與有關國際組織以及有關國家政府聯系,在反對商業賄賂和強化合規經營中開展合作,從而更為有效地遏制商業賄賂強化企業合規經營。
王志樂最后告誡中國企業家:“一個企業如果經營不善導致虧損,往往還可以拖幾年而不跨,甚至還有機會改善經營轉虧為贏。但是,一個企業如果涉及商業賄賂或其他嚴重違規,往往一朝覆亡。三鹿覆亡、德隆系垮臺等案例正說明了這一點。歷史證明,企業做大做強易,但是做久難。長盛不衰的“百年老店”都是合規經營和負責任的企業。”(完)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