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的春運已進入最后階段,但前天來自上海鐵路局的信息顯示,春運客流依然不減,鐵路上海站每天加開的臨客都在44-45對左右,客流一反“單向高峰”的常規,新生代農民工的觀念轉變,使今年春運呈現“雙向流動”的新特點。
為農民工大舉遷徙提供運力支撐的鐵路部門,從今年客流的變化中,看到農民工群體正在發生著從“賣苦力”到“拼智力”、從“涌向城市”到“回鄉創業”的脫胎換骨式變化。阜陽市是全國重要的勞務輸出基地,2009年全市勞務輸出人數200多萬人。春運期間,記者透過阜陽站這扇“窗口”,在農民工大軍有序流動的新變化中,看到了在新生代農民工身上折射出的時代進步。
轉變觀念,避峰外出
春節是中國的傳統習俗,過去在外打工的農民,節前不管有錢沒錢,都要回家過年;節后,又受到逢雙不出門的傳統觀念影響,逢農歷“三六九”,阜陽站就會出現百萬民工集中奔向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京津地區等大中城市“淘金”的壯觀景象。
而今,新生代農民工的過節意識在發生變化。不少農民工選擇留在城市過年,待節后適時回家看看,既錯開春運高峰,又可節省一筆不菲的路途費用。節后,新生代農民工淡化了出行擇日的習慣,只要買到車票,就趕緊返程。
靚裝出行,有序流動
在阜陽站記者看到,新生代農民工著裝變得亮麗多彩,行包也越背越小,不少人拿著手機,聽著MP3、MP4,有的農民工旅客還帶上了筆記本電腦,完全改變了過去農民工特有的外在形象。
上世紀90年代初期,農民工是盲目外出闖蕩,吃了不少苦頭。現在絕大多數農民工與城市的聯系越來越緊密了,在城市里有了固定的落腳點,打工都有明確的方向。今年春節后,阜陽去往長三角方向的民工客流總量超過歷年。在春運29天中,阜陽站向上海、杭甬、廣東、北京方向運送以農民工為主的旅客85.6萬人,加開臨客達579列,均創歷史最高紀錄。
學成技術,回家創業
在市場經濟中鍛煉成長的新一代農民,帶回家的不僅是財富,更重要的是帶回了先進技術和現代文明。勞務經濟拉動了阜陽經濟發展,也催生了農村勞務經濟的新崛起。腰包鼓起來的農民在家鄉蓋起了新樓房,購置了新家具,買回了空調、電腦和汽車。過上了好日子之后,不少人憑著在城里打工學到的新技術,有了回鄉創業的打算。阜陽市政府因勢利導,實施“引鳳還巢”工程,引導外出務工流動人員有序返鄉創業。2009年,阜陽市已建起19個農民工創業園,返鄉創業人數達到1.8萬人。(田玲翠 陸應果)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